移至主內容

寄養家庭數量少 關懷制度受挑戰

2021/12/14 08:12
3,078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家庭寄養服務」是政府結合民間團體進行的一項托育照顧計畫,當兒童及少年的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親生父母不適宜教養子女時,就要透過社政單位協助為兒少提供暫時性的家庭式照顧。根據衛福部資料數據顯示,台灣每年有近5000名的失家兒有寄養需求。但近十年台灣寄養家庭戶數為負成長,導致近七成失家兒都只能被送到安置機構。

寄養媽媽張靜純:「大概十幾年前有一位女生,到我這邊已經是第六個寄養家庭,剛開始她也是不信任,非常的不信任,那就是用慢慢地去包容她,想要知道說她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慢慢地她就能接受,然後那現在跟我們也是非常要好。」

 

寄養制度化 資格申請條件高

台灣在1999年將寄養服務制度化,規定寄養家庭父母必須於65歲退休,且寄養家庭申請資格不易,不僅在年齡、收入、教育程度上都有限制,還需完成超過24小時以上的職前訓練,才能獲得寄養家庭資格。

家扶基金會社工楊家豪:「因為寄養家庭的評估蠻重要的兩個部分,就是你的經濟條件跟教養經驗,因為至少我們要有一個穩定的住所,因為年輕人要買房子或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就很困難。第二就是他的生命歷程,可能還沒有到,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教養經驗,但這個困境未來就是如果他成為寄養家庭,就是依靠我們的課程跟社工的支持去陪伴他們度過這些生命歷程。」

 

寄養面臨高齡化 優質家庭解封鎖

寄養家庭出現高齡化現象,讓寄養兒可能因為寄養父母的觀念背景不同,而出現親職教育脫節、影響身心發展等問題。但在寄養家庭不足的情況下,衛福部及民間團體決定鬆綁65歲上限,讓資歷豐富且狀況優良的家庭能持續服務寄養。

家扶基金會社工楊家豪:「因為等於是說我們現在台灣是高齡化,生育率又一直下降,以一個長遠的推敲來說,的確是對寄養家庭的數量會有一些,就慢慢會產生出那個影響。最難去克服的應該就是高齡化的寄養家庭,一定會遭遇到生老病死這個部分,然後甚至就離開這個世間,這都是必須去面對的地方。」

寄養媽媽張靜純:「年紀越大的話,當然體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熱忱還是會有,應該年齡不是問題,心態比較重要。」

面對寄養現況的危機,相關單位積極提升寄養家庭服務品質的角色與責任,在制度上盡可能做改善,並對外加強宣導,希望能夠檢核國內現有的寄養安置服務,讓寄養需求得到充足的照應,也讓每個失家兒都能夠重獲家的溫暖。

淡江新聞 李若慈 溫迎穎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板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