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醒獅文化 年輕學子打破刻板印象
醒獅是民間的傳統文化,每逢節日慶典,人們喜歡舞獅助興。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參加各種比賽,透過高樁跳獅競技,多次奪得冠軍。然而舞臺上的光鮮亮麗,是需要靠舞臺下的加倍努力,有些團員因為叛逆、不愛讀書,所以從小被送來學藝,不過經過呂師父的悉心指導,他們也漸漸愛上舞龍舞獅。
醒獅團的團員都是來自不一樣的家庭生活背景。呂師父表示,團員一半以上都是家裡強迫,在家裡不喜歡唸書又不聽話,家庭環境不好,小孩生多而沒有辦法去教養,有些則是想要進來龍獅團學習,加分保送一些大學、大專院校。所以對於他們的教養跟教化不能是一貫作業,要多方面,多向的教育,讓他們能夠先熟悉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大壓力。
鼓手引領舞獅 合體高難度動作
醒獅運動除了需要強化個人訓練和體能外,團員之間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其中,最具特色的訓練是「跳樁」,獅頭與獅尾併肩前行,考驗著彼此的默契,當獅子在樁上大步跳躍,如果一方在表演中稍有遲疑或過於急躁,極可能發生失誤。而鼓手在整段表演中,更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利用鼓樂的變化,引領舞獅做出一系列的醒獅套式。
團員張俊緯認為鼓手算是獅子的靈魂,因為鼓打下去,獅子才會動,獅子頭套下去的時候,難免有一些的角度會看不到,可能鼓看到有狀況,鼓樂就會變化,獅子聽到了就會趕快看是發生什麼狀況。獅頭戴下去之後,嘴巴打開才可以看到四周,才能知道可以往哪個方向。
民俗競技成體育 推廣醒獅運動
目前台灣在民俗體育競賽中,已經舉辦過不少比賽,也積極推廣醒獅運動,但對許多人來說,如果要加入體育校隊,一定會選擇籃球、棒球、田徑等運動項目,很少家長會送小孩去練舞龍舞獅,因為醒獅團的成員容易給人一種吃檳榔、愛抽菸的刻板印像,甚至認為他們是廟會陣頭,投以不友善的眼光。
團員林汶駿說到:「像外面大家可能想說這就是陣頭、陣頭囡仔,可是我沒有把他當成「我是陣頭」,我覺得像籃球、棒球它們也是一種運動,我覺得我也是一種運動,我把這個東西看成龍獅運動,所以我覺得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我可以像籃球員棒球員他們一樣,我也是一個運動員。 」
改變舊時表演方式 學徒輕鬆舞獅
近年來為了提高醒獅表演的觀賞性,相繼出現許多五顏六色的醒獅,這不僅讓醒獅運動更受年輕人歡迎,在表演步伐上也出現新變化,捨棄以前傳統剛硬的低姿勢,改採現代輕盈的舞台步,讓年輕團員能更輕鬆學習,享受舞龍舞獅的表演樂趣。
現在所做的獅子,不只顔色光鮮亮麗、五彩繽紛以外,現在在舞的步伐比較輕柔,沒有像以前那麽剛硬,呂師父表示,以前走的步伐、姿勢都要踩得比較低。但現在,都是在點舞臺步,所走的步伐比較輕盈一點。讓年輕人能夠學比較輕鬆自然一點,這樣學得比較長久。
呂師父的堅持讓這群團員們,在龍獅界找到了自信,他們不只傳承了龍獅文化,也透過一場場生動有趣的表演,讓臺下的小朋友看到傳統文化的美。
淡江新聞 蔡詠偲 麥嘉儀 甘鼎立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