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野生動物急救站 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事

文字-A A +A

【記者 李如芳/南投集集報導】

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要以臺灣特有種、珍貴與珍稀動物為研究對象,進行物種分布、環境棲地、復育方法等研究工作。特生中心下設野生動物急救站、保育教育館、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生態教育園區。其中野生動物急救站有救傷醫療、教育推廣、保育醫學、價值運用,裡面包含動物野放訓練、推廣生命教育課程。

只要有民眾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或是政府主管單位收到無法處理的受傷動物,在通報後會送進急救站接受治療,研究員也是獸醫師的詹芳澤說,最近在急救站受傷的哺乳動物比例最高的是穿山甲,野外受傷的主要原因是犬隻咬傷,防癒系的穿山甲遇到危險時只能將自己捲起,毫無反抗能力。

鳥類受傷比例最高的是領角鴞,主要受傷原因是車禍,人為活動經常直接或間接地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領角鴞的遭遇,忠實反映出野生動物生存的艱難。但牠們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急救站希望藉由領角鴞的遭遇提醒大家:人類的日常活動,常常導致野生動物的傷亡,多關注開發議題,在靠近山林的地方小心駕駛,那麼牠們的未來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野放訓練 協助傷癒動物回歸山林

在受傷的動物傷勢恢復後要放生回野外前需要由動物訓練師對動物進行野放訓練及評估。詹芳澤說:「野放訓練的概念就是讓牠恢復野外的求生本能,包括牠本身的體力或是獵捕食物、躲避犬隻的功能。」

體力訓練的方式是從原本的小空間放到大空間,透過人為的方式讓動物的運動量增加。犬隻訓練是動物需要躲避犬隻也要對犬隻感到害怕,急救站有訓練犬,會進去空間讓這隻動物去感受到犬隻對牠的壓力,使動物選擇去躲避、逃跑。

野放訓練依著動物的健康狀況而定。離開病房後會先到調養房讓動物休息,再進去訓練房。動物的訓練會漸進式慢慢增加,如同人類的復健一樣。例如台灣常見大型猛禽大冠鷲,若要恢復回到野外的能力,成年的大冠鷲需要通過連續飛行六百公尺的距離才能野放,幼年的大冠鷲,則需考察會不會撿食肉類食物或需進行打獵訓練。

進行野放訓練與評估。(圖片來源:動物急救站提供)

 

黑熊的故事

脊椎受傷嚴重的野生動物,目前的醫療無法幫助牠恢復,那麼急救站的專業人員會評估判定牠是否需要進行人道處理。傷重到沒有痊癒、復原的可能的動物、有些傷導致動物無法回到野外去、得到狂犬病的動物也會評估進行人道處理。

台灣黑熊和石虎是臺灣珍稀的野生動物,若因傷無法放回野外,那會由別的部門進行長期收容,觀察牠的繁殖現象,在人養的環境繁殖下一代,讓下一代可以回到野外生活 。

二零二零年十月一日發生台灣黑熊中套索事件,在台中東卯山,一隻黑熊中了套索,右手掌被套住,所幸黑熊沒有斷掌斷趾,進到了救援單位。野放之後,今年的一月二十三日又再度中了套索到了救援單位。這隻黑熊兩次中套索受傷,所以急救站人員還在評估考量牠適不適合再回到野外生活。

 

推廣生命教育課程 讓更多人認識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急救站也會訓練治癒後無法野放的動物成為與大眾交流的「動物大使」,為在這塊土地上的野生動物族群代言,讓民眾從認識並瞭解牠們的遭遇與需求,創造彼此對話的機會與空間。

急救站訓練無法野放的動物成為「動物大使」,這是被訓練員餵食的美洲雕鴞。(攝影/李如芳)

 

生命教育活動讓參與民眾親身體驗野生動物所遭遇的困境,進而喚起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為急救站重點工作,每年辦理場次約四十到六十個場次,開放學校申請,也開放民眾預約團體導覽解說,藉由近距離觀察動物,體驗並感受其所遭遇的處境,從多元角度分享並探討生命教育的重要理念。

美洲雕鴞也叫大角鴞,因為是外來種所以無法進行野放,成為了急救站的動物大使。(攝影/李如芳)

 

急救站也跨單位教育合作,透過合作機關單位溝通協調,推廣保育野生動物與保育醫學之概念,內容涵蓋野生動物教育、救傷、與防疫概念宣導,活動形式多元,包含營隊、攤位宣導、演講等。

 

民眾的絕讚行動

過去在南投地區有一位孩童來急救站參加教育宣導活動,當時由詹芳澤介紹穿山甲並解說遇到穿山甲後該如何反應。那位孩童後來在家遇到了一隻受傷的穿山甲,孩童請他的父親跟他合力將穿山甲送到急救站治療。

因為有生命教育課程,讓孩子可以學習遇到情況該如何應對,並能帶著成年人一起來產生行動,讓整個生命的體驗跟經歷變得不一樣。除了家庭的親子關係變好外,對野生動物、對待環境的概念透過這樣的行動加分。

隨著野生動物教育推廣,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急救站和其他救援單位同樣,都會逐漸開放自己的野生動物急救站,讓更多民眾可以參訪,了解這些野生動物來到急救站的原因,以及牠們為何受傷,需要救援、保護,喚起更多人對野生動物的重視。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4,890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7,319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6,837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6,052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16,071
推:
1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4,677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4,522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6,119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3,973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7,395
推:
0
回應:
0

探索野生動物急救站 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