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父母:一旦進入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孩子
自1991年起,台灣世界展望會接受各縣市政府委託,陸續在北中南開辦家庭寄養服務,至今已30年。2021年,展望會在台灣目前與180戶寄養家庭合作,服務300名曾經受傷的孩子走出受暴的陰霾與傷痛,感受愛的希望。其中,長期與展望會合作的資深寄養家庭潘浩棟、蔡宜靜夫婦,因著信仰加入寄養家庭行列,10年來更照顧過過動、注意力不集中、亞斯伯格症或妥瑞氏症等不同需求、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陪伴他們走過成長路上的種種挑戰。「一旦進入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孩子,」蔡宜靜說,在在展現寄養父母對孩子無私奉獻的大愛。
今年,展望會發起「寄養30 邀你家1」行動,盼在寄養家庭數量遞減、受傷孩童需求從未減少的狀況下,呼籲大眾關注寄養家庭議題。台灣世界展望會代理會長李紹齡表示,展望會的家庭寄養服務中心歷經三十年,累積厚實的專業經驗,並與寄養家庭建立夥伴關係,用更緊密、精緻的安全網絡,照顧一個個被迫離家的受傷孩子。在寄養家庭數量遞減的當下,邀請大眾了解寄養家庭服務,並發揮愛心加入寄養家庭行列,讓我們一起齊力合作,為孩子建立安心的「家」!
因信仰走入寄養家庭服務的愛心父母
身為基督徒的潘浩棟與蔡宜靜,是長期與展望會合作的資深寄養家庭。談起當初會成為寄養家庭,起源於潘浩棟長期服務於社福機構的經驗,夫妻倆得以有機會訪視弱勢家庭,給予關懷,加上信仰上的引領,促使他們成為寄養父母,秉持著「一旦孩子進到我們家,就是我們的孩子。」的信念,照顧孩子走出創傷的記憶。
蔡宜靜說,在十年的寄養經歷裡,她照顧過過動、注意力不集中、亞斯伯格症或妥瑞氏症等的孩子們。在此之前,她其實完全沒接觸過這類特質的小孩,「當我煩惱要怎麼樣幫助小孩時,社工協助我先從醫療端了解孩子的情況,陪我們到醫院尋求醫生專業建議;然後再遵從醫學進行物理、行為治療等,」一路以來,社工員陪伴蔡宜靜和孩子進出到各大醫院和治療場所,甚至與學校合作,協助寄養父母解決孩子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困境。
展望會家庭寄養服務中心的社工員的服務過程,通常會先了解家庭需要,然後串連對應的資源協助他們,蔡宜靜說:「因為知道有社工在,所以真的不會害怕。展望會寄養中心就像是一棵大樹,擁有很強大的資源後盾,幫助我們勇敢踏出去,迎接各種挑戰。」
加入以孩子為中心的安全網絡 重建一個安定的家
台灣世界展望會望在寄養家庭能量不足的困境下,透過「寄養三十,邀你家1」三十周年活動與一系列感人故事,邀請更多人認識寄養家庭議題,進而招募有志家庭,尤其是年輕新血,加入行列。目前,寄養家庭申請資格只要年齡在25歲以上,有穩定收入,無不良素行紀錄且身心健康,皆可申請。邀請您用愛心、耐心,抱住這些受傷孩子,為他們重建一個安定的家。
欲進一步了解寄養家庭服務工作,請聯繫台灣世界展望會家庭寄養服務中心,電話02-2585-1195,或網頁:https://reurl.cc/Dv0byO
捐款請利用郵政劃撥帳號:01022760,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註明:「兒童守護天使」,或利用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www.worldvision.org.tw線上捐款
愛心服務專線:02-2175-1995,或洽詢電子信箱:pr@worldvision.org.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