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盃毽球錦標賽 考驗腳上功夫與團隊默契
110年中正盃毽球錦標賽在台北市大同運動中心舉辦,廣邀各級學校參與,推廣毽球文化。早期對國人而言,毽球屬冷門運動。他不只是用腳踢,透過手以外的身體部位都可以去擊球。隨著全國毽球風氣漸長,民眾也開始了解它的文化。
早期毽球這項運動在台灣一直都是冷門運動,鮮少人知道它。在許多國中小陸續成立毽球隊之後,這項運動慢慢被看見,但大多數的民眾還是不太了解這項運動。許多毽球比賽陸續舉辦,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它就是用腳踢而已,但這項冷門的運動其實是由全身肢體的協調而來的,藉由除了手以外的部位擊球,達到全身運動的效果。 台北市體育總會毽球協會總幹事 溫健宏表示:
「我們毽球會很像三個運動,第一個會很像足球。在比賽過程中,是不能用手的。頭、胸、膝、頂都可以。比賽進行模式就很像排球,就像現在看到羽毛球場,我們是隔著網子,由隊友作球,另外一個隊友踢過去。我們有倒掛金鉤、下壓,就是殺球的動作,就很像腳踢的排球。然後我們用的比賽場地是羽毛球場。我們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公開組都有,到四五十歲都還是有人在踢。」
毽球冷門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民眾對它的不瞭解,認為規則或是比賽的方式困難。其實只要經過基礎訓練並持續地練習,也是能夠駕馭的。
銘傳國小毽球隊教練 楊佳翰表示:
「其實一開始看到的時候都會覺得門檻很高,會覺得說用腳、排球的規則,只能用腳不能用手好像會很難。可是其實國小的小朋友他們,手拿著球,放下來往前走一步腳踢出去。發球就已經學好了。再來位移然後就做接球,就跟羽毛球的米字步,我們也有我們小小的步伐。這兩個東西搞定了,就可以上場去比賽了,就可以享受這個運動。想要再學殺球那些進階的東西,又是另當別論了。可能需要一些身體的條件,所以這個運動的門檻沒有想像中的高,歡迎大家一起來玩。」
目前世界上玩毽球的國家來說,台灣是先鋒。國際毽球聯合會目前正在致力將毽球推廣為亞運、奧運的正式項目,近幾年都有看到相關的進展。也希望在未來,台灣選手能夠在各項國際毽球比賽中為國爭光。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張正熙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