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新生活價值 找回懷舊溫度
【記者 郭庭彣 許天馨 陳怡卉/台中採訪報導】
隱身於台中西區樂群舊區一帶的戶方老宅,坐落一間將近百年日式房舍,為重新活化以後的攝影工作室、私人招待所。外觀以木造建築為主,屋子內部搭配傳統的木質地板與榻榻米,加上傳統物件的擺設,結合懷舊與現代的風格。
經營者林承駿在當初尋找工作室的途中,偶然透過中城再生計畫與老宅結緣,著手將老宅重新活化,結合歷史建築傳統既有的修繕模式與轉型新穎的商業模式進行老宅的改造,以保留老宅大部分原有的樣貌為訴求,不刻意融入過多的現代元素,將老宅原有的歷史價值保存下來。
活化結合攝影 發展品牌獨特性
老宅重新活化的概念,林承駿表示:「不論是將老宅繼續原始的住家的功能,或是將其改造成辦公室、餐廳、甜點店也都是一種方式,在許多相似的老房子裡,我們希望能在老宅這個場域上做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獨特性。」
由於經營者具有攝影工作者背景,在老宅經營模式上,戶方不走類似餐廳、咖啡店,提供飲食的快速消費模式經營,因此對於如何創造客群也是難題之一。透過將老宅結合攝影的力量,重新開發客群以推動老宅,針對於喜歡老房子、喜歡寫真的攝影師去體會老建築之美,讓更多人看見老宅的同時,將老宅的文化價值傳達給更多愛好者。
在地全球化 發揚傳統房舍魅力
林承駿說:「凸顯活化老宅的文化價值過程中,困難點大多都在於如何把這個價值觀完整的體現出來。」
疫情爆發以前,戶方有一部分的客群是來自於國外的觀光客,透過外國客人的視角,所想要體現的是台灣早期傳統建築的魅力,對於他們是否能了解這類型的在地文化已變成了要事,操作模式上須同時具備在地化的要素以及全球化的思維,在保有國際觀的前提下,考驗如何行銷自我品牌與推廣老宅價值。
戶方目前透過以一個街區的計畫,發想活動、舉辦市集、展覽等,串聯整個街區與同為老宅的場域進行合作,繼續把老宅進一步推廣地方活絡與走向國際。
重新定義老宅存在的價值,開創老宅更多無限的可能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