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殼惹人嫌 回收再利用
文‧攝影/張竣瑋來到嘉義縣東石鄉,映入眼簾的不僅僅是浩瀚的大海,還有路上一座座灰白色的小山丘,這就是東石名產「蚵仔」遺留下來的蚵殼,堆積成山的蚵殼不僅發出陣陣的惡臭,還容易孳生蚊蟲,而且又佔空間,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頭痛問題,但是這些蚵殼其實有許多妙用之處。
嘉義區漁會推廣課長吳純裕表示,過去曾多次參與政府解決蚵殼的會議,但政府老是在找暫置場,提不出一套可行的辦法。每次開會討論蚵殼問題,最終的結論總是「找暫置場,補助地方蚵殼收集車。」那些蚵殼收集車只會出現一陣子,沒多久那些車就不見了。吳純裕對政府提出「不要老是找暫置場的建議,應想想一些可長可久的辦法,如何有效的利用」,但總是得不到正面回應。
吳純裕對於處理蚵殼有別於政府的措施,他推廣吃「帶殼蚵」的作法。過去市民大眾吃蚵以買新鮮蚵仔為主,但往往消費者買到的蚵並不一定是新鮮,因為傳統市場或超市買到的蚵仔都會有保鮮上的問題,營養可能會流失。「帶殼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吃到真正新鮮的蚵仔。
說到「帶殼蚵」,大家就會想到吃完後要處理蚵殼,會覺得很麻煩。但是,那些吃剩的蚵殼其實也有許多妙用,絕對不會是一種負擔。那些蚵殼清洗乾淨、煮過後,就不會發出臭味,放在盆栽的土壤裡可以改善酸鹼值,串成風鈴放在窗邊,只要有風吹動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亦或是放在鞋櫃、衣櫥裡,可以吸潮又可除臭。購買「帶殼蚵」不會是家庭的負擔,也可以不用多花額外的錢,就成為自然的免費消毒、除濕和土壤改良劑。
西部的海岸線一直為人垢病的就是到處都是水泥消波塊,自然的氣息和感覺消失無形。但偏偏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這些水泥消波塊和擋土牆是為了保護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才置放的。
但如果在消波塊附近用一些自然的東西做固定,再用蚵殼加以回填。經過了幾次的下雨刷洗,就會看到海岸線自然且白白的一條帶狀,不但美觀且有個好處,就是蚵殼是大自然產物,又出於海洋中,海中生物對此比較習慣且親切,所以各種魚種會很自然的親近,形成了一處特有的生態環境,這可以稱為改良式的自然工法,是兼顧自然、安全和美觀的一種選擇。
蚵殼的作用不僅僅於此,經壓碎後也有許多用途。壓碎後的蚵殼可添加於飼料內,增加飼料中的鈣原素,尤其以產卵為主的家禽如雞、鴨和鵝,因為這樣就可以增加蛋殼的厚度和硬度。
少部份用於蚵殼魚塭養殖用,讓魚塭底質的酸鹼值達到中和效果,但多數人還是習慣用生石灰。蚵殼粉其實是比一般的石灰好用,因為蚵殼粉較為溫和,它會慢慢的釋放鹼性,時效期比較長,可讓魚塭的底質較為穩定。
近幾年來,台灣地層下陷問題越來越嚴重,主要是超抽地下水和地面上柏油路和水泥越來越多,導致下雨時,地面上的水不容易到達地下層面。蚵殼粉既可吸水也排水,只要在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材料中加入一些蚵殼粉增加路面的透水性,不但環保又可以延緩地層下陷的速度。
台灣每年總是會碰到颱風,每次颱風一來,總是要不停堆沙包築起一道擋水牆,防止淹水。沙包是很沉重的,要費好大力氣去搬動它,當水退去後又得再搬一次,實在麻煩。如果裡面放的是蚵殼粉,重量可能就不到沙包的五分之一重,當有水時它吸了水就變重,可以擋水,可是當水退後,它又會把水排掉變輕了。比起沙包來,蚵殼粉做得沙包較容 易搬運。
台灣近來年廢水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地區傳出作物遭到廢水污染,要如何處理污水問題,吳純裕表示,蚵殼具有淨化水質的作用。為台北污水處理廠規劃淨水的公司曾連絡過吳純裕,是否能幫他們找到預定的蚵殼量,但是,20噸的蚵殼實在不是他一人能蒐集到的,所以現在還在評估的階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