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40317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你罹患了癌症,只剩3個月的生命。」當聽到醫生告訴生命即將結束,病患將會面臨巨大的人生衝擊。這個過程除了家人陪伴,還有誰願意花時間全程陪伴癌症末期病人,直到生命終結? 公視紀錄片《在那之前我愛你》5日在台北誠品敦南舉行試映會,內容探討癌末病人的臨終照顧,紀錄安寧病房,探討死亡與尊嚴。 紀錄片導演蔡明珊的父親,20年前因為心肌梗塞被送進加護病房,在父親生命的末路中,身上插滿管,蔡明珊抗拒前往加護病房,原因是害怕面對父親離開前的痛苦模樣,以及死亡不可承受之重。這樣的遺憾,累積在蔡明珊心中已有20年之久,也促使她用影像去追問究竟「死亡」的樣貌:死亡是什麼? 在癌症病人的人生最後過程中,醫療人員的陪伴也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是第18個設立安寧療護機構的國家,安寧療護服務目標是提供癌症末期、重症病人、家屬陪伴她們面對及減輕身體苦痛,處理臨終前的心理壓力及負擔,家屬及病人能接受臨終事實,能安詳地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 影片中出現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黃曉峰,也出席試映會。黃曉峰是安寧療護醫師,他表示,安寧療護有政策、資源分配的問題,包括照顧人力缺乏、醫病供給與需求不平衡、無心理師,他希望台灣能正視安寧療護的議題。 蔡明珊表示,藉由這部片她很明確想問醫療人員問題,那始終是她與許多病人家屬的疑惑,她想了解醫療體制如何面對臨終,未來也將處理家屬如何看待臨終的安寧。死亡是對人生最大的考驗,她透過影片的展演不斷地追問、質疑生命的議題。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