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列氣候高風險國家 淨零轉型不轉不行
"台大風險中心於四月發表《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書,盤點「氣候風險」、「經濟與轉型風險」與「氣候變遷衍生之系統風險」三大面向,期望以此掌握整體現況,建立清楚的氣候治理路徑。"
氣候風險牽動社會整體,台灣青年曾發抗暖大遊行,訴求2050淨零排碳。圖:台大風險中心
文/趙家緯、梁曉昀
2021年422地球日總統蔡英文提出台灣要邁向「淨零轉型」,五月出席活動時亦強調「2050淨零轉型就是國家整體轉型」。但啟動這項轉型工程,須全面盤點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風險以及機會。在英國在台辦事處支持下,台大風險中心於四月發表《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書,盤點「氣候風險」、「經濟與轉型風險」與「氣候變遷衍生之系統風險」三大面向,期望以此掌握整體現況,建立清楚的氣候治理路徑。
國際報告將台灣歸列氣候高風險國家
台灣氣候風險在國際評比中明顯高於他國,德國看守協會分析氣候災害對各地區造成的財物損失進行影響評估,指出台灣長期氣候風險排名為全球第36名,比起鄰國中國(41)、日本(57)與韓國(91)來得高。
穆迪棋下427氣候風險數據公司報告指出,2040年全球受洪災雨水資源壓力人口占四成,許多區域多承受複合性災難,台灣受颱風、海平面上升、洪災之威脅較為嚴重,歸屬於高風險國家。中國水風險組織(CWR)則認為在升溫情境下,台北是20個亞太首都中受威脅度最高的城市。
*由於Germanwatch報告係根據WHO提供的人口數與各國災損與GDP數據,再以公式計算得出,因此並未針對各國氣候風險進行詳細評估與討論。
台灣實體氣候風險國際評比。資料來源:Germanwatch, 2020;Four Twenty Seven , 2021;CWR, 2020;圖表:研究團隊彙整
高溫、淹水、颱風、極端乾濕季為顯著的風險
綜觀國際報告研究與過去國內天然災害統計,未來需特別留意颱風、水患/豪雨致災。研究團隊歸納出五項台灣氣候實體風險與建議:
一、極端高溫頻率增、強度增
過去可見台灣極端高溫約九成發生在夏季(6~8月),未來高溫發生在5~9月比例將增加。近年更是常見連續多日極端高溫的情況,伴隨著都市熱島效應,對人體造成的熱傷害衝擊將會加劇,其中高齡族群與長期於戶外工作之勞工首當其衝。
二、淹水風險高
國家災防中心-淹水災害風險圖運用危害度、脆弱度與暴露度三項指標定義淹水災害風險,發現台灣西部與中南部鄉鎮淹水的風險最高,建議應針對這些區域規劃完善的國土安全及調適措施。
三、颱風強度增加
未來海面溫度上升加劇,大氣中的水氣含量將隨之增加,將使降水能力較強的颱風比例也同步增加,且降水能力強滯停留的時間長,將會導致較高之災害損失。
四、乾、濕季差異越趨明顯
如同今年所面臨的乾旱危機,一旦去年梅雨季雨量不足或少颱風襲台,未來在高溫情境推估下,本世紀末降雨量恐減少四到六成,此外,發生極端降雨或乾旱機率也將增加。
五、傳染病、空污影響公共健康
高溫情境與淹水等複合型災難,容易加劇傳染病流行;此外,空污的影響將帶來可觀的健康成本(health cost),連帶影響勞動力工時減損與經濟生產力。
2021年台灣面臨50年來最大旱象,乾、濕季差異越趨明顯。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
碳關稅規劃、投資者看重氣候風險 不減碳等於失去競爭力
「經濟與轉型風險」層面可從全球貿易競爭力、同業氣候績效差異、國際投資流失三因素來分析。
在整體貿易競爭上,歐盟預計於今年7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畫,而日本則為了確保鋼鐵業的國際競爭力,也考慮推動碳關稅機制。美國貿易代表處公布的2021年貿易議程中,亦明文表示將考慮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且國會議員提出的碳稅法案草案都含有碳關稅條文。歐盟、日本、美國占台灣出口比例達三成,勢必將受到衝擊。
目前國際上發起的轉型路徑倡議(TPI)提供高碳排企業在氣候行動上之表現,許多投資人都將其納入投資組合建構與風險管理流程。台灣為第12大鋼鐵製造國,面對的情境是:盧森堡安賽樂米塔爾、日本製鐵、韓國浦項鋼鐵等企業都喊出2050淨零排放,並將專注於淨零技術發展。諸多高碳排企業發展低碳技術野心已展開,台灣企業應積極掌握國際同業,導入創新製成與技術研發,才不會被拒絕於國際供應鏈之外。
國際重要製鐵業減碳目標與減碳績效分析。資料來源:CDP, 2021,圖表:研究團隊彙整
而主流投資者也積極把氣候風險納入投資組合決策中,透過以ESG為重點的投資,將投資人注意力轉移至碳排對環境的衝擊上,例如:貝萊德(BlackRock)強調氣候風險即投資風險,亦加入「零排放投資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敦促被投資的上市公司達2050淨零排放、2030年減碳50%目標,顯示低碳轉型已成為國際金融主軸,未來綠色金融商品價值將攀升,而企業為了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勢必得根據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充分揭露氣候風險帶來的財務危機。
氣候風險連動社會、金融穩定性等系統性風險
「氣候風險」與「經濟與轉型風險」皆連動整體系統風險,國際風險治理學者Orwtin Renn分析全球三大系統風險為:超越地球限度後的不可逆生態衝擊、金融體系的信貸風險、社會不平等加劇。
從金融穩定性的觀點來看,因台灣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動基金、國民年金等體系,對能源密集產業的持股均占一半以上,如果這些產業不積極推動減碳措施,導致因碳關稅等國際碳管制減損其產業競爭力,遲早會影響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此外,氣候衝擊往往是社會上的脆弱族群首當其衝,若能盡早指認出社會脆弱性較高的群體,提供資源並改善其處境,便可強化社會面對風險的韌性。
欲了解更多請上台大風險中心網站下載《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完整內容。此研究報告特別感謝英國在台辦事處支持。
參考資料:
CDP (2021). Transparency to Transformation: A Chain Reaction, CDP Global Supply Chain Report 2020. https://www.cdp.net/en/research/global-reports/transparency-to-transformation Retrieval Date: 2021/02/11.
CDP. (2019). CDP’s League Table of companies in the steel sector. https://www.cdp.net/en/investor/sector-research/melting-point?cid=822033346&adgpid=46995614370&itemid=&targid=aud-841759796550:kwd-301315368692&mt=b&loc=9040379&ntwk=g&dev=c&dmod=&adp=&gclid=Cj0KCQiAlZH_BRCgARIsAAZHSBnxnFGqBOHszsqaR3C_m2hQfFmuBycCnEHDncjSJmF6TOXLO6GTHpwaAj54EALw_wcB Retrieval Date: 2020/12/24.
David Eckstein, Vera Kunzel, Laura Schafer (2021).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21- Who Suffers Most from Extreme Weather Events?Weather-Related Loss Events in 2019 and 2000-2019. Germanwatch. https://germanwatch.org/en/19777 Retrieval Date: 2021/02/06.
David Eckstein, Vera Kunzel, Laura Schafer, Maik Winges (2019).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20-who suffers most from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eather-related loss events in 2018 and 1999 to 2018. Germanwatch. Retrieval Date: 2020/12/14.
John Naviaux, Nick C. Steinberg (2021). “Measuring What Matters: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ing Sovereign Climate Risk.”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1203005359/en/Measuring-What-Matters-A-New-Approach-to-Assessing-Sovereign-Climate-Risk. Retrieval Date: 2021/02/06.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20). Climate risk and response in Asia. McKinsey & Company. Retrieval Date: 2020/12/14.
孫天祥。〈還記得今年那超火熱的五月天?難得一遇的特例或是氣候變遷下的慣例〉。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TCCIP):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column_one.aspx?kid=20181031112258。2021/03/01檢索。
許晃雄(2020)。〈2020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的原因與影響專家意見〉。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即時回應:https://smctw.tw/7849/。2021/02/18檢索。
陳韻如、林宣汝、劉俊志、連琮勳、陳永明(2020)。《應用統計降尺度日資料於淹水災害風險圖》(NCDR 108-A14)。臺北: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臺建置計畫團隊-許晃雄總編輯(2017)。〈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物理現象與機制總摘要〉。2021/01/05檢索。
台達50周年節用厚生倡議:https://delta50.deltaww.com/initiative/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