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江艦交艦7月下旬舉行 軍事迷:注意共軍無人船的「草船借箭」
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塔江軍艦」(PGG-619)預計本月27日交艦。圖為今年第六號中度颱風「烟花」逼近台灣前,塔江艦在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漁港實施避颱。(李忠衛攝影)
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塔江軍艦」(PGG-619)預計本月27日交艦。圖為今年第六號中度颱風「烟花」逼近台灣前,塔江艦在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漁港實施避颱。(李忠衛攝影)
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塔江軍艦」(PGG-619)預計本月27日交艦。圖為今年第六號中度颱風「烟花」逼近台灣前,塔江艦在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漁港實施避颱。(李忠衛攝影)
海軍沱江級巡邏艦塔江軍艦(舷號:PGG-619)由於在5月2日進行首次廠試、6月3、4、8、18及29日進行一連串且密集的海試,不但在第二次海試期間,塔江艦上搭載的一具8連裝海劍二型防空飛彈首度曝光外,塔江艦在交艦之前,在海試及測評期間,在宜蘭外海與海軍主力軍艦,包括基隆級驅逐艦與濟陽級巡防艦,以及沱江艦和中科院「光榮之星」在蘇澳外海航行,原訂今年12月份交艦,在中科院、海軍及龍德造船努力下,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塔江號提前在5個月交艦,但由於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雖然疫情看似趨緩,但未來的疫情仍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原定在本月中旬,也就是在14日舉行「海軍塔江軍艦交艦典禮」及「海軍塔江軍艦返港歡迎儀式」,因而順延到7月底,也就是訂於27日舉行交艦典禮。
塔江艦(左下)在結束密集的廠試與公試後,在7月中旬,曾與中科院光榮之星(右下)及海軍沱江艦(右上)在宜蘭外海提前進行海上測評。(李忠衛攝影)
海軍塔江艦海測期間,塔江艦配置的8聯裝海劍二型防空飛彈彈箱配置第2飛彈發射座上,也是塔江艦搭載海劍二型防空飛彈首次曝光在國人眼前。(李忠衛攝影)
由於韓國海軍忠武公李舜臣級文武大王號驅逐艦(舷號:DDH-976)近期爆發COVID-19群聚感染,據韓國公共媒體韓國廣播公司(KBS)報導,由韓國海軍成立的反海盜部隊的清海部隊34營官兵,經韓國國防部派遣軍用運輸機載送301名清海部隊官兵返韓後,國內核酸檢測(PCR)結果出爐,文武大王艦301名官兵當中,確診病例達270例,確診率逼近90%,比在非洲當地進行檢測還增加23例,因此,為避免海軍群聚感染事件再度爆發,塔江艦的交艦典禮,會傾向以從簡方式來舉行。
一位不願具名的李姓軍事迷表示,未來7月底交艦、9月份成軍的海軍塔江艦是國軍在海戰當中進行不對稱作戰的船艦,配置的8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4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都是打擊敵軍海上的驅逐艦、護衛艦、兩棲攻擊艦、大型登陸艦及綜合補給艦的嚇阻火力,甚至不排除台海局勢一出現變化,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量產型能搭載更機敏的武器,但我方要注意共軍越來越進步的海上無人化作戰能力,例如無人水面載具(USV)。
這位軍事迷說,由於雄三攻船飛彈相當精準,能貫穿100噸級以下的編號CT4漁船,連小型漁船都能擊中,但在軍事上,優點可能也是缺點,目前共軍除了致力發展無人機科技外,也發展無人船科技,並應用在軍事上,例如導彈無人船,這些「無人誘餌載具」大量應用在反不對稱作戰上,例如作為數支進行佯攻的無人船支隊,或是無人船伴隨在中國海軍的支隊、艦隊;在戰爭之霧中,這些無人船不但能進行攻擊,也有可能消耗掉我方相當昂貴且數量有限的反艦飛彈,藉以迷惑我方的防禦及攻擊,在未來戰場上,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戰爭型態的「草船借箭」消耗戰。
雖然塔江艦是我國海軍發展不對稱作戰的利器,但在中國致力發展軍用無人載具科技下,面對中共海軍正規、非正規及反不對稱作戰兵力,在「正」與「奇」之間,處於劣勢的我國海軍,包括用兵思維,未來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大。圖為塔江艦在結束密集的廠試與公試後,在7月中旬,在宜蘭外海提前進行海上測評。(李忠衛攝影)
該軍事迷強調,乍聽起來可能相當荒謬,但在許多戰史當中都有類似情況發生,而且也隨著軍事科技而改變;不只反艦飛彈部分,防空飛彈亦是,例如誘餌無人機,由於共軍的戰略資源相當龐大,消耗戰也是共軍在軍事戰略的選項之一,再加上無人化作戰將是未來戰爭趨勢,不侷限只有空戰方面,海戰、陸戰也是,範圍在九天之上,九地之下,國軍必須儘早來因應。
鑒於去年海軍敦睦艦隊磐石艦36名官兵COVID-19群聚事件,以及近期韓國海軍文武大王號驅逐艦武漢肺炎群聚感染,造成艦上270例官兵確診,軍方為求慎重起見,交艦典禮的規模,包括參加人數,包括媒體部分,將會有所限制,以避免群聚感染再度發生。
CJ/李忠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