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藝術的結合 板頭村交趾陶社區
嘉義縣新港鄉的板頭社區,在2015年開館,創始人陳氏夫婦創建園區的原因,是擔心從中國回來的勢力,會壓迫到在地傳統廟宇文化的工作室,因此為了對抗外力,整合產業文化,發展文創園區,甚至將這份創意發想到社區中。
交趾陶是從清朝咸豐年間的廣東傳遞過來,在嘉義深耕的傳統文化,目前在古廟上還能看到時光遺落在它們身上的足跡,當時來的交趾陶師傅們,廣收徒弟衍生到現在產生不少派系,而板頭村的交趾陶承襲泉州派,過去因為不敵產業外移、少子化等問題,決心回到家鄉開創園區保留文化,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理事 謝秋段表示:「有面臨到危機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去把它要呈現變一個傳統的觀光工廠,我自己想要把我們的文化的那個工藝傳承,我們的工藝文化呈現出來,民國60年後才有自己的窯,那之前沒有窯的話他們要到鶯歌去租窯燒。」
交趾陶原本是廟宇的裝置藝術,但是板頭村的第二代們,融入了可愛的插畫,以及客製化的訂做服務,讓現代生活中也能看到更多利用交趾陶做出來的藝術創作,例如台中知名燒烤店的交趾陶畫以及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候機室中牆壁的造型,就都是他們的作品,謝秋段表示:「板陶窯他是從廟宇走下來的,尤其是那個板陶窯他是比較創意的,把它生活化,把那個我們比較傳統的交趾陶把它生活化,就比較現代版,Q版的那些,她本來是自己在那邊畫,我們看到他,這個可能我們可以把它創新一下,把他從我們比較傳統的人物,一個走廊他想要裝置交趾陶,我們就作一個蓮花在裡面。」
文化的衝擊,與世代的創新,文創園區的創設是一代們要保留文化的決心,在2021也獲得嘉義金牌社區的殊榮,將這份文化特色帶入整個板頭村中,村內的街景和校園中都可以看到交趾陶設立的造型擺設,並且園區的創建有利帶動周邊的工作機會:「應徵過來因為我住北港這邊比較近,老闆他們是比較負責專業交趾陶專業師傅的那種老師的部分,我們有培利人員,就是培養一些比較年輕的一些工藝師。」
板頭村位於水利端的末端,再以農業社會為基礎的時代相對弱勢,但創建園區後,板陶文化不只吸引年輕世代爭相過來學習傳承,也讓村裡的人民不避捨鄉賺錢,更是帶起一波周遭的觀光商業財,利己最終回饋鄉里,這也是陶窯師傅們在創建園區時,想也想不到的意外收穫。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傅捷妤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