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深夜獨有的魚貨盛宴 崁仔頂訴說百年歷史的故事

2021/06/22 20:24
5,072次瀏覽 ・ 6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基隆市百年歷史漁市場崁仔頂

絕佳的地理位置,傳承百年的漁業歷史,唯有在凌晨拉開序幕。位在基隆市仁愛區的崁仔頂魚市場,匯集新鮮的魚貨、海鮮製品、特色小吃與餐廳,化身成為深夜北台灣的A級魚貨批發市場,吸引各大魚販和餐廳業者來此搶購新鮮食材。

崁仔頂的歷史由來

位於基隆市仁愛區孝一路的崁仔頂魚市場自清朝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由於海口的地緣關係,人們在旭川一帶匯集,逐漸在岸邊形成龐大的魚貨買賣市場。在尚未建立基隆港時,現今慶安宮媽祖廟前的廣場是一片泥灘地,轉角處的孝一路恰巧位在旭川河畔上游,河與陸地形成高低落差的崁,因此稱作『崁仔頂』。文安里里長 李隆進表示:「基隆港最早是一個泥灘地,它是由四條河流匯集而成的。因為基隆是一面環海三面環山,所以基隆是一個谷灣的地帶。所以這個泥灘地形成後,那四條河變成是附近居民生活的地方。」

新鮮魚貨帶動當地商業經濟

 1624年漳州人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基隆做了一系列的開發,定居在現今太平國小周遭的山區,沿著山路下來,就是鄰近海岸的崁仔頂,人們靠著捕魚維持生計,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新鮮的魚貨造就崁仔頂的繁華勝況。李隆進表示:「早期的崁仔頂很繁榮是因為北部沿海地區的漁船捕獲的魚貨就拿到這裡來販賣,所以這裡就成為了魚市集。早期新竹以北的餐廳或是海鮮店買魚貨都一定會到這裡來買,最近包括台中以北的店家都會來著邊採購新鮮的魚貨。幾十年來這裡一直都是那麼繁榮,不只是魚貨的繁榮也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的商業提升。」

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老字號漁行-義隆魚行

隨著時間更迭,旭川河的加蓋,崁仔頂的百年歷史不像其他古蹟被仔細呵護,不過建築仍保留了早期建築傳統工法。義隆魚行是少數從日治時期便開始經營的老字號魚行,至今仍保留跟總統府相同特級紅磚建造的日式紅磚建築,將珍貴的歷史延續。義隆魚行第三代負責人 彭瑞祺 表示:「我們家從內湖搬來基隆已經是五代,曾祖父那代搬來基隆開店,原本的名字也不是義隆是義合成,一直到我祖父那代分家後,才改叫義隆。189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以後,把前面的河川兩邊築岸,為了運輸一些戰略物資,也把道路做了起來。魚行的店面本來是在後面,那我們做了中間這段,是在清末明初的時候往前移,十棟房子一起建,一直維持到我正面的店面都沒有改變。」

崁仔頂獨有的交易方式-糶手文化

崁仔頂魚市場獨有的叫賣方式和暗語流傳至今,成為市場的一大特色。早期的拍賣作業,為了不讓其他顧客或是競爭者知道成交價錢,糶手會拿毛巾蓋在手上,手指的各個指節分別代表不同的數字和單位,兩人的手就在毛巾下,展開激烈的議價過程。

彭瑞祺 表示:「一個糶手在控場的時候,他要會去快速的評估貨物的鮮度和size大小跟魚販的需求態度,他會去評估價錢出來,快速的把價錢念出來,一般人沒有聽過這種快速的數字念法,所以比較聽不懂,但這些老魚販因為那種手勢的改變,也改變很多了,暗碼的大部分還持續在用,但很多人在用明碼在出價了。」

一個好的糶手必須花長時間的培養,他們不僅得關注四面八方,還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判斷顧客的需求,同時得跟精明的買貨人較勁。靠著能言善辯的口和暗潮洶湧的手指,左右魚行的生意,為家族帶來財富。 看似平凡的街道,在深夜化身成北台灣最熱鬧的魚市場,崁仔頂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像人們訴說著百年市場的歷史。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吳語蕎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