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民還是安全? 政府廣設區間測速治標不治本

文字-A A +A

[記者|林業鈞、沈建邦 台北|採訪報導]

      政府於2018年於肇事率高的新北市萬里隧道首度設置區間測速,聲稱效果極佳,事故率大幅下降,並且沒發生死亡車禍。各地政府因而效仿並廣設區間測速,卻引發了許多民怨,近年更是因為許多問題而不斷暫停。

▲全台第一個區間測速位於新北市的萬里隧道。圖片來源:台視新聞。

 

仿效國外 並廣設區間測速

      因為萬里隧道的成功案例,讓各縣市於短短四年間設立了極多的區間測速。其中,以北宜整段的區間測速最多。雖然於2020和2021都因為一些原因而停用,但目前已陸續重啟,並持續設置更多的區間測速。

▲全國已實施區間測速數量。記者沈建邦製作。

      宜蘭縣警察交通隊表示,區間測速設置目的之一旨在於降低通行速率,維持均速通行標準,對此應予堅持。

      區間測速並非台灣首創,且已在國外行之有年。荷蘭於1997年實施區間測速系統,是第一個使用區間測速的國家。並且在歐洲多國、美國、南非、中國、台灣皆有設置。區間測速不一定是要用機器來監測,也可以使用收費道路票上的時間來判斷是否超速。區間測速的設置,使得國外該區段的事故率減少33%至85%。

區間測速問題多 為何政府依舊增設?

      區間測速存在著許多問題,某些路段不合理的速限使得駕駛必須一直盯著儀表板看是否超速,反而對於路況分心。在2020年和2021年更是因為有民眾沒超速卻收到罰單、和設備廠商為中國,有資安疑慮的問題而兩度暫停實施。這些問題顯示出政府是否還沒完全準備好就急著讓區間測速上架?

缺乏統一監管 更沒有明確的監管機制

      路權Youtuber火花羅表示,其實區間測速不是不能設置。但問題點在於中央沒有統一監管區間測速的採購,和儀器沒有一個明確的檢驗規範。因為政府沒有統一,使得地方政府也能夠購買設備,但購買後並沒有經由中央檢驗就直接上架取締,所以才會爆出許多明明沒超速卻被開單的事情。

速限的不合理 不符合自由車流的理念

      區間測速第二個問題點在於某些路段的速限其實是不合理的,台灣道路速限的制定是以此路段最窄的彎的速度來制定。而這樣的速限放在同路段最寬、最直的彎就顯得太慢。

      Bike-in機車資訊網發言人莊政威(小三)提到,利用區間測速來解決道安問題是很消極的做法。小三說:「就像手痛就把手砍掉,腳痛就把腳砍掉」,是明顯弊大於利。調降整體限速的確可以降低事故率,但卻造成交通堵塞,明顯違反了交通法規在制定上要讓交通更便利的大原則。

      不合理的區間測速是變相的鼓勵民眾違規,架設區間測速應講究科學及長時間的車流觀察,以及不同的路段分析,才能打造完善的交通系統。

      此外,駕駛能夠自行判斷通過路段最適合的車速。駕駛行為首先來自於駕駛人對道路環境的觀察,道路差異還有行駛習慣會照成駕駛人的行駛速度。在自由車流的90百分位附近的時候車禍的風險最低,超過或低於這個速度風險都是提高,不是車速越慢就越安全。

▲自由車流示意圖。圖:取自ResearchGate官網。

 

      因此在區間測速的制定上應導入自由車流的概念。在區間測速的路段,裁罰速度不能偏離自由車流的90百分位太遠。如果90百分位速度不適合當地道路型態,則必須透過交通工程來改善,這樣才是合理的作法。

「十次車禍九次快」 但其實超速並非最大原因

      然而,超速並不是大多數事故發生的主因,台灣為世界測速照相密集度最高的國家,事故率和死亡率卻沒有降低。根據警政署於108年的統計資料,A1類交通事故肇事的原因裡,超速只佔了2.48%,反而是未依規定讓車和違反交通號誌為最多。所謂的A1事故,指的是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這也就說明了超速並非事故大多數原因,而政府卻一直灌輸給人民「十次車禍九次快」的觀念。

▲108年A1類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數據來源:警政署。

      此外,交通部指出,109年國道的A1事故件數和死亡數創下歷年新低。而在平均車速最高的國道上是完全沒有區間測速的。這也就代表降低事故並不一定要使用區間測速這個做法,也能夠透過其他方式來處理。

教育、工程、執法三者應取得平衡

      其實改善交通的做法要考慮很多面向,Bike-in機車資訊網的小三說,如果要以最快速並要看到成效的方式,就是在高事故熱點及高低速銜接的路段架設傳統測速照相,能夠達到提醒駕駛人經過此路段要減速的效果。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不是用了區間、架了測速,就不會有事故產生。

      改善交通應該要從「3E」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工程(Engineering)、交通執法(Enforcement)下手,且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以符合比例原則。機車Youtuber教士也認為,交通問題的解決之道應從教育和考照制度的改善,而不是亡羊補牢的使用照相機。而且台灣的測速照相機大多設置在對事故發生沒有太多影響的直線道路上,反而更沒有用。

      在工程上,可以從整個道路的設計,和畫幾何標線來使駕駛注意到前方路況的變化。當台灣的交通教育和工程都做得很完整,事故率仍居高不下時,再考慮是否要使用交通執法的手段來改善。

執法應因地制宜 而不是一昧的設置區間測速

      政府若是要使用執法的方式來改善交通,就必須使用正確且合理的方式來執行,研究當地事故的主因。在架設測速照相前研究是否有更好且更有效的方式,再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這樣才能打造出兼具便利及安全的交通環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1.05.25

林業鈞

加入時間: 2021.05.25
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尚無內容。

擾民還是安全? 政府廣設區間測速治標不治本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