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石滬也補經濟 桃園石滬協會再造蚵間榮景

文字-A A +A

石滬是漁民利用潮差捕魚的工具,反映了先民的智慧。目前臺灣本島的石滬當中,蚵間石滬群是唯一修復且持續有漁撈作業的石滬。為了修復石滬,並讓更多人認識甚至體驗石滬捕魚的文化,滬主家族、蚵間地區的居民、其他關心蚵間發展的熱心人士,一起組織了桃園石滬協會。協會不僅修護了百年文化資產,也吸引了觀光客,並朝永續經營的方向增進蚵間的繁榮。
 
全盛時期 一座石滬可抵一甲地
蚵間石滬群的石滬,存在已經超過一百年,目前仍留存在蚵間里海岸的原住民簡易型石滬遺跡,經研究歷史文獻也已超過三百年。蚵間石滬群是活的文化資產,也是人們用智慧養家餬口的證明。
石滬是用石頭在海岸堆砌的捕魚設施。漲潮時,魚會隨海水靠岸,退潮時,就會有些魚被石滬擋住,無法回到海裡,就可以成為漁獲。全盛時期,蚵間有大大小小四十幾座石滬,而當時蚵間居民也僅百戶,可見石滬的經濟價值多吸引人。
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說:「早年行業不多,沒什麼賺錢機會,基本上就只有種田。種田收入不高,漁獲價錢比種出的來農產品價錢好。當時,從石滬獲得的漁獲,自己家裡吃之外,還可以賣錢,所以有『一座石滬可抵一甲地』的說法。」

研究加上經驗 修復石滬成效非凡
海岸坡度平緩、硬底質的潮間帶,適合修建石滬,所以臺灣本島北起淡水,南至台中,都有石滬,離島則以澎湖石滬最有名。不同於澎湖的石滬用玄武岩搭建,本島的石滬採用的是鵝卵石,要搭建穩固較為困難,也需要時常巡視、及時修護。
蚵間的石滬是以戶為單位建造,所以蚵間石滬通常只有一、兩百公尺,大的也僅三、四百公尺,但是數量多,所以稱為石滬群。現在蚵間里較完整的石滬僅有9座,第1、2、3、6號共4座已修復完成,而修復石滬的契機是桃園石滬協會的主動投入。
蚵間有幾座石滬一直有在運作,雖然有些破損,仍然將就使用;直到這些滬主的子孫發現,修石滬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若一再拖延不理會,終有一天,修石滬的技藝會失傳。於是,各個滬主的子孫當中,熟悉海性以及會用古法修建石滬的人,合作創建桃園石滬協會,旨在修護石滬和復興石滬文化。

協會107年成立,一成立就立刻為修石滬做準備,但真正動手修砌石滬是整整一年後。由於知道修石滬不是易事,不謹慎會失敗,協會除了研究文獻,更觀察整年的海潮、風向,確定知道浪在什麼時節會由哪個方向來、強度多強,做足準備。當知識上的準備充分,會修石滬的人出動,搬石人力湊足,協會就自費修復了1號石滬。
由於目前只有桃園石滬協會完成石滬的修復及恢復捕魚功能,且石滬狀況維持良好,海管處就放心把第2、3、6號石滬的修復任務交給他們,他們也完成使命。
除了修復石滬、恢復整體蚵間石滬群的重大文化景觀外,協會也訪談在地耆老、尋找歷史文獻,研究蚵間石滬的歷史,以及如何砌築石滬、如何用石滬進行漁撈作業的文獻,將其整理成文字作為教材,不但上網流傳,也會開始在海管處舉辦的里海學堂講授推廣。協會今年更將開辦匠師培訓,讓石滬砌築工法得到傳承。
 
不僅保存傳統文化 更要使它再次輝煌
修復及維護石滬之外,協會也會解說石滬歷史及相關漁撈作業,讓民眾了解認識蚵間石滬文化。傳承的傳統技藝,除了修復石滬工法,還有編織魚網、海螺號角製作教吹、草繩製作……當然,為了守護臺灣海岸環境的美好,也推廣環境教育,並且每月舉辦海岸淨灘。
桃園市政府近年推動桃園海岸四大亮點,石滬是其中之一,而蚵間第1、2、3、6號石滬修復完成、可供捕魚,這也就意味著民眾到蚵間觀光的可能。協會發現他們可以做更多事,例如蚵間石滬漁人體驗活動,或是透過活動市集賣蚵間當地的小農產品,發展觀光對蚵間的經濟也多少有些功效。
當年靠著漁獲,一座石滬可抵一甲地;現今石滬漁獲無法與往日相比,但桃園石滬協會靠著石滬凝聚里民的力量,傳承石滬文化,並讓更多體驗石滬捕魚的觀光客獲得感動,也能算是另一種層面上的再次讓一座石滬可抵一甲地了!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1.13

Job Enjoy

加入時間: 2015.11.13
164則報導
2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修石滬也補經濟 桃園石滬協會再造蚵間榮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03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03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