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營運的希望馬場,是台灣最早引進馬術治療的單位。透過馬匹的協助,治療師可以擴增治療方式,讓身心障礙孩子得到感覺、動作、認知等功能的改善。目前位於新屋的馬場狀況不敷使用,基金會將另覓新地,募資打造無障礙馬匹輔助教育與復健中心。
馬老師教特教 替物理治療開啟新可能
馬匹能協助的治療是多面性的,可以透過協助身心障礙者騎乘馬、與馬互動、備馬、照顧馬……等方法,讓他們在生理與心理的狀況變好。物理治療師也可以經由馬術治療的訓練和國際考試認證,增加相關治療的證照,配合原本物理治療師對於人體結構的專業認知,結合馬匹進行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無所不在
物理治療師運用人與動物的互動進行物理治療,尤其是馬匹是溫馴的動物,孩子們都喜歡接觸,在治療過程中孩子們都愉悅,有別於一般復健器材的冰冷與疼痛。例如腦性麻痺的孩子肌肉張力有問題,輕微的會走路歪斜,嚴重些沒辦法走路,最嚴重的連抬頭都沒辦法。將孩子放上馬背,為配合馬匹的走動韻律,孩子就會自然調整姿勢,努力維持平衡,進而骨盆調整,粗大動作的問題也可以逐漸改善,這些過程是聽不到用一般復健方式孩子的疼痛哭聲的。
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的詹淑雅物理治療師說:「物理治療師在不同場域,本來就會使用不同媒介來改善孩子的狀況。利用馬匹進行物理治療,就功效而言並非無法替代。但是,孩子的心態和反應完全不一樣,在學校唉唉叫不配合,進到馬場又開心又聽話,事半功倍。在學校做得很累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能牽一匹馬進學校就好了。」
基金會總監張兆遠教練則說:「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時被晾在一旁,因為他們沒辦法跑。他們來騎馬就超開心的,因為同學沒機會騎馬但是他們有辦法騎馬,他們可以上同學上不到的體育課。」
沒有付不起的代價 只有看不見的價值
為桃園NPO中心蘇秉凱主任參觀解說馬場的呂雨珊教練,拉開一扇明顯是自製的木門,映入眼簾的是一間馬廄改造出的狹小倉庫。她說:「最貴的東西都放這邊了。馬的體型不同需要不同裝備,人的變化更大,所以裝備很多種。」
和馬有關的裝備本來就不好買,為身心障礙者量身打造的就更難。例如一般人使用的馬鐙是金屬半圓環,但有些身心障礙的孩子無法踩穩普通馬蹬,腳會滑進半圓環裡,所以前端必須做得像是鞋子的樣子,才能讓孩子的腳不會一直往前滑。
幼兒的馬術安全帽也很難買到。早療愈早愈好,但仍須顧慮到安全,希望馬場收的是二歲以上的孩子。二歲的孩子頭還很小,尤其有些身心障礙孩子的體型發展得特別慢,有迷你馬術安全帽的特殊需求,這個需求卻難被滿足。呂雨珊拿著一頂幼兒馬術安全帽說:「這頂馬術安全帽是我們去國外參加馬術展時去找的,找了一個星期才找到,二話不說立刻買下來。」
馬匹與馬匹的相關配件的確不便宜,不僅韁繩、馬鞍等,即使單價只有幾千元的馬鐙、汗墊、馬術護甲背心、馬術安全帽……疊加起來也是費用驚人。場地租金、馬廄硬體設施和馬匹伙食費再加上專業人事費用,整體的運作經費如同一所復健學校或者單位,年度的巨額支出預算,馬場沈重負擔需要更多的支援讓愛永續。
面對這樣的困境,張兆遠教練非常堅定地說:「有句話我奉為圭臬:『沒有付不起的代價,只有看不見的價值。』,我們的價值目標,就是我們珍惜孩子的笑容與進步,一小步的進步我們就振奮不已,讓我們覺得一切很值得。」
有阻礙就克服 再次幫希望馬場尋找新家
馬術治療在先進國家發展成熟,在台灣很晚才開始發展,也因為太稀奇所以常被誤解,沒有專屬法規,因此希望馬場遭遇過各種令人心累的困難,即便經營很好卻差點得解散或是被迫搬家或是改名。
馬場曾經面臨停止經營的緊急狀況,同為身障人士的企業家方幼玲慷慨解囊,成立了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並將經營權下放給實際運作馬場的教練、治療師,以及熱心家長。基金會給予基本資金和運作權,再加上善心人士的持續捐獻,以及一些專業人士來當義工,讓馬場得以繼續替身心障礙者服務。
目前基金會租用的馬場,是當時緊急狀況下承租,對於執行馬匹助人所需的空間,確實有所侷限,且因是暫租也無法有長久性的規劃,因此使用空間都因陋就簡,且沒有完善的無障礙空間規劃對於身心障礙者極為不友善,急需改善這些問題。
因此,基金會尋覓最合適的場地,決定將馬場遷移至新地點,打造新家園,並結合專業的馬術治療技術,繼續服務。期許成為亞洲最具規模、最專業的馬匹輔助教育與復健中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