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呂昕潔、圖/台灣露德協會
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疾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只是其中之一,卻被貼上標籤。知識不難取得,但大眾往往只聽信流言,不願意矯正自己跟隨所謂的「觀念」。「社會輿論、人際壓力、病毒折磨」,是愛滋病患的經歷,且每天默默承受著。什麼時候大家開始恐懼,開始指責,開始誤解。在這被扭曲的社會,「他們」被主流文化稱為「異類」。
抱著好奇的心情踏入教室,老師微笑迎接、助教熱心介紹、氣氛舒適不失溫暖。這第一次的接觸,愛滋病對我而言,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利用圖卡方式自我介紹。時間剛好、對議題感興趣、強大好奇心,成了大家聚在一起的因素。最初對愛滋相關知識只有國小程度,通過老師基本衛教的指導,似乎快速晉升至高中程度。從預防方法及傳染途徑到用藥治療和尋求協助管道,層層關卡都考驗著感染者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
意外永遠不會預告,而在人們面臨時,經常思考「為什麼是我?」,但往往無人能解答。從感染者的分享,感覺到一股五味雜陳的情緒,同時被迫夾雜來自身理與心理的壓力,進而衍生出對外應付交際的保護層。有些充滿著不得已,有些嘗試著接受。每位感染者的努力,不光為自己,也為同為感染者的他人盡一份心力。每位感染者在《愛滋感染者社會對話試驗》平台上,藉由回答自身故事與經歷,達成與外界連結,讓大眾在短時間接收回應並得到相關資訊。感染者的回應,除了表達面對疾病的心情,還有當初染疫的憤怒。從錄音檔開始撥放到結束,語氣上下起伏,到逐漸平緩。短短一分鐘的回應,卻是感染者花多年克服的結果。
(圖為同學們互相分享使用《愛滋感染者社會對話試驗平台》的心得。圖/台灣露德協會)
實際面對感染者的我,沒有感到一絲的畏懼,原因只有一個,『我們沒有不一樣』。一直以來,無法理解大眾對感染者標籤化的行為,也許是種種原因,導致被異樣眼光看待。從中衍生出社會議題便是對愛滋病患的指責,換個立場思考,沒有一位感染者是自願成為感染者的。雖然說台灣總是被打上『充滿人情味』的頭銜,實際上針對議題時,社會上能有同理心的人卻了了無幾。『如果是我』是換位思考的開始,一旦同理意識啟動,便能理性分析與理解。
多一份了解,能縮短彼此的距離;多一份同理,能減少彼此的恐懼。經過七周的服務學習,比起得到學到醫學知識,同理與感受反而更印象深刻。唯有真正真心交換立場,才能消除自己跟隨主流的『觀念』。
(圖為老師在第一堂課邀請同學們藉由黑板畫出對HIV/AIDS的聯想圖像。圖/台灣露德協會)
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呂昕潔 露德協會服務學習反思 2021.04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