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土」陶藝園區 大自然與作品融為一體
【靜報記者 沈家卉/台中報導】藝術作品不只可以陶冶性情,投入在其中還可以找到樂趣。在台中市西屯區有一家「好土窯」陶藝園區,那裡是藝術創作者蘇開平、張恬潔這對夫妻所共同創立,他們在這小小的園區中,用藝術交流和種植花草,找到屬於他們的生活樂趣。
兩夫妻原本都是從事教職,退休後創立了「好土窯」,蘇開平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他對創作作品依然不懈怠,蘇開平說:「我喜歡做陶,一做就很容易投入在其中,我在創作時是很開心的,朋友來看到我都說我得了『自樂症』,因為在創作時常會自得其樂,陶醉在作品中。」
窯有分很多種,有瓦斯窯、比較先進的電窯,而好土窯這裡的窯是柴窯,柴窯就是要利用柴來加溫,燒出一件件的陶作品。蘇開平表示,他最喜歡的是不上釉的作品,上釉就是幫陶上顏色,他覺得上釉「原本的東西」就會被覆蓋掉,那種用手去捏的感覺會不存在,這樣作品原來的形狀就不見了。好土窯燒陶是用柴燒,柴燒會自然落灰,讓作品看起來又別有一番風味,蘇開平就是喜歡這種不加工又天然的感覺。
柴窯要連續燒三天三夜才可以完成,當中要不斷加柴、不斷升溫,最高溫度可以到達一千兩百度,而且燒完還不能馬上把它拿出來,因為太燙了,人不能接近,要把它放幾天讓它冷卻才可以拿出來。張恬潔開玩笑說:「嫁到這種老公很辛苦,因為不能讓火熄掉,又捨不得讓他一個人顧三天,每次在燒陶的這幾天,我們都要輪班顧窯。」
在蘇開平的作品裡,創作最多的題材就是人像,張恬潔表示,她覺得蘇開平的作品中人像最傳神,人像作品做得唯妙唯肖,尤其是人張開口大笑的樣子。蘇開平也說:「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在做人張口大笑,這樣看起來好像很開心,朋友來看到也會心一笑,這樣我也會很開心,要保持好心情才會快樂。」
蘇開平說:「我是一個沒有耐性的人,而且我做東西又比人家快,有時候一天可以完成好幾個作品,做最久的作品大概也只有一天。」但是張恬潔說:「他雖然沒有耐心,但是做東西都很認真,幾乎是廢寢忘食,靈感一來一定要做一個段落,不然絕對不會分心。」
蘇開平去年時身體不好,作品相對地少了很多,而且很多事情也不太能親自去做,還得請人來幫忙,蘇開平說:「這陣子的作品,很多都還沒燒,因為不能熬夜,最近所做的作品都擺在桌上,已經快要沒有地方放了。」燒窯的工作只能請工人來顧,但是在燒窯前的前置擺窯,蘇開平堅持要自己來做。
把陶作品拿進去擺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也要花費兩天的時間,堅持自己做是怕工人弄壞陶,在陶還沒有燒過前它只是土塊,很容易一個碰撞就壞了,而且壞了就接不回去,蘇開平說:「連燒完那麼堅固,在搬運都會被弄壞,土塊我又更不放心了,自己的作品弄壞只有自己做心疼,對別人來說也是不痛不癢,還是自己做比較放心。」
「好土窯」的名字由來很特別,蘇開平說笑著說:「人家說我是『素人創作者』,但是我稱我為『俗人創作者』,別人常常都說我好土,所以這裡就把它叫做好土窯。」在蘇開平的作品上,它的題名都是寫「土土」。
陶藝是一種文化,在這個陶藝園區可以看到許多作品,蘇開平表示,這裡的作品都是在「這塊土地」所做的,所以不只室內看得到,連在庭園也有擺放作品,這樣可以讓作品貼近大自然,把大自然與作品融為一體。蘇開平在平時不只喜歡創作還喜歡拈花惹草,整個庭園綠意盎然,還有作品在樹叢中,讓充滿藝術作品的「好土窯」,不只有藝術的薰陶,還有大自然的生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