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水分易流失 平衡電解質避免脫水
腸胃炎是種常見的疾病,是胃部以及小腸大腸的發炎反應。專家表示,腸胃炎依據病原體可以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但不管是哪種,都有可能造成身體水份大量流失,因此在腸胃炎時,應補足身體水份避免脫水現象。
台灣屬於亞熱帶地區,到了夏季十分濕熱,就有利於細菌的滋生,在生食、熟食之間若沒有完整的分開處理就直接食用,或是接觸到被感染者的飛沫,都有可能引起腸胃炎。腸胃炎可以依據病原體來分類,主要分為細菌性以及病毒性的感染,對此同仁診所院長陳欣苹表示:
「比較常引發細菌性腸胃炎的呢,有像沙門氏菌或是霍亂弧菌,那病毒我們常聽到的就是輪狀病毒,還有就是我們的腺病毒其實也是會的,那還有就我們很常聽到的諾羅病毒。那諾羅病毒它比較常是在一年四季,其實都很容易發生的。那一般來說,細菌性的腸胃炎它的症狀往往是比較嚴重的,甚至可能會有血便膿便的情況,對那病毒性的腸胃炎其實它的症狀是相對輕微。」
即便是較輕微症狀的病毒性腸胃炎,帶來的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或是肌肉痠痛,這些都會造成身體非常不適。陳欣苹表示醫生會開像是針對發燒症狀的解熱鎮痛劑、針對嘔吐的止吐劑,這類型症狀緩解的藥物,當面臨腸胃炎時,除了對症下藥之外,也要多補充水分,陳欣苹表示:
「多補充水份是最重要的,好那其實因為不管是嘔吐或是腹瀉,它其實會讓我們體內的水份大量流失,那也一定會影響到電解值的平衡,所有其實建議腸胃炎的病人呢,可以買電解質水來喝,那一般藥局是買的到的,那藥局也有一種它是粉狀的,那回家泡水,它會有一定的比例來喝,其實可以改善脫水的症狀。」
隨著症狀減輕後,可以開始飲食,陳欣苹建議掌握三大原則,第一少量多餐,不餓就好,第二清淡飲食,不要油炸、高糖分、或是高纖維的食物,第三優先選擇清蒸或水煮的烹調方式,也要避免較刺激的茶和咖啡,或是香氣味較重的食材,像是芹菜、香菜、胡椒。這樣才能更快速的康復,平時也要多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王郡柔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