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成為希臘第二嗎?

文字-A A +A

歐盟債信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後,匈牙利新任政府指控前政府財政數字不實,警告匈牙利恐發生類似希臘的債信危機,引發投資人信心恐慌,歐美股匯市再度連番受挫。這些國家都是因政府債務過重,引爆債信危機,也引發了全球是否陷入經濟二次衰退的疑慮?

全球經濟因歐洲債信危機仍然動盪不安之際,立法院初審通過的「公債法修正草案」,放寬了地方政府舉債上限,打算取消中央、地方舉債上限不得超過前3年GNP的48%限制,修改為直轄市舉債額度可放寬到當年歲出的200%、縣市則從45%放寬到70%,總舉債上限將上達GNP的52%。預估「5都」改制後,未來的5個直轄市將可舉債1兆2千億。此一修正案遭「公平稅改聯盟」痛批,「公債法修正版本放寬各級政府舉債上限,可舉債額度暴增,不但顯示稅改神話完全破滅,還可能讓台灣成為希臘第二。」

行政院選在此時修訂《公債法》,顯然是為了因應年底五都升格後,發現錢不夠用了,如果不修訂舉債上限,地方政府明年的預算將編不出來。既不願修改《財劃法》,下放統籌分配地方稅款的權限,也不敢加稅增加國庫收入,以免引起民怨,觸犯選舉大忌。於是將地方舉債額度改以歲出計算,並放寬舉債額度上限,把這個爛攤子丟給地方政府處理。對於外界擔憂政府債務越借越多,加速舉債,卻看不到還債的財源,財政部長李述德有一套不同的見解,他對媒體表示,「舉債是一種財務策略,不舉債為不正確的作法,如同企業做生意會貸款,舉債上限不用,就像是傻瓜一樣,必須善用政府資源。」「台灣不可能變成希臘!」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成長迅速或投資固定資產,而必須舉債;企業舉債經營,即是借錢來做生意;當企業自有資本只有一百萬時,就只能作一百萬成本的生意;如果再向外借二百萬時,企業就可以再作二百萬成本的生意。但是企業在舉債經營時,必須很慎重考慮是否可以賺到超過舉債所需負擔的利息。由於借款利息是固定,故在景氣繁榮或企業的經營績效卓越時,只要借入款項所投資的資產,加上營運後所產生的利潤較利息費用為高時,即可產生加乘的財務槓桿正向效益;反之,當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績效差時,導致產品之利潤不足以彌補借款利息時,則借款愈多,企業資金成本愈高,若致資金周轉不靈時,企業還有倒閉危機。因此,企業在運用財務槓桿時一定非常小心謹慎,舉債上限也會考量公司的現金流量,而非一定要舉債經營。

2008年因受金融海嘯波及而面臨破產危機的國家-冰島,於2007年被聯合國評選為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當時冰島平均國民所得為54,100美元,世界排名第八,為台灣的3.6倍。1990年代末期,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因為經濟自由化,展開了十多年的經濟起飛,甚至被稱為經濟奇蹟。2007年,冰島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標(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中排名第一,是世界上最高度發展的國家。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中,冰島也是名列前茅的清廉資優生,2005與2006連續兩年蟬聯全世界最清廉國家第一名。然而,2008年10月7日,冰島的神話破滅了,冰島總理哈德(Geir Haarde)宣布,『國家瀕臨破產』。

冰島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就進行了一連串經濟自由化措施。1993年,冰島加入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讓冰島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西歐各大市場,但相對的,也讓冰島必須解開原本對貨物、服務、勞動力和資本的管制。直到1995年,冰島完全取消了長、短期資金進出的限制;另外,冰島政府也把企業所得稅從原本的55%降低到18%,刺激經濟發展。1990年代末期,又陸續進行國營銀行的私有化,直到2003年完成。

為了快速擴張其投資版圖,冰島的銀行利用高利率來舉債吸引投資資金,利用短期融資來擴張,進行長期投資。這些銀行的擴張手法,其實是學習華爾街前輩們一樣的籌資模式。冰島銀行這種借短、投長的過度財務槓桿,到2006年開始有分析師提出警告,認為冰島銀行的外債過高,當碰到信用緊縮的時候,將會有嚴重的後果。當年6月,國際三大信用評等公司之一的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也將冰島的外幣及本國貨幣債務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面,一場金融危機隱然爆發。

冰島之所以會破產,完全是因為這種借短投長、高度財務槓桿的擴張方式害到自己。負債大於資產,央行外匯準備又不足,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近兩百億美元,但銀行體系的資產卻是國內生產毛額的十倍之多。也就是說,一旦這些資產出了問題,冰島人得不吃不喝十年才能賺回來。當全球金融海嘯來襲,冰島還不起高額負債利息,因此就這麼垮了,讓30多萬人民的冰島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凡間。

2009年國際三大信用評等公司中的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因為馬英九政府大量舉債,導致政府財政惡化,因此相繼將台灣主權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向」。因為信用評等的降低,我國政府或企業籌資的成本也將會增加。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適度舉債,增加政府支出,創造就業機會,是情有可原。但綜觀我國政治生態,藍綠對決嚴重,一切國家政策之決定都是以選舉勝選為考量,而非以人民福祉與國家利益為最終目標。政府舉債上限提高,若未考量政府償債能力,即使目前是風平浪靜,但是當遇上全球性經濟危機時,即使不是希臘第二,也有可能步上冰島的後塵。

『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為古今中外歷史上橫古不變的真理,政府施政方針只要是有益於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而非只利益於任一政黨與政客,全民自然會將自己神聖的一票,支持利益眾生的政黨候選人,而非一味的以意識形態或政治酬庸來拉攏選票,求得勝選。馬政府應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來治國,以國際上治國失敗的先例為警惕,將老百姓辛苦賺來的納稅錢,小心謹慎用來造福全民,而非讓台灣老百姓債留子孫、萬劫不復。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10.05.19

Round Table

加入時間: 2010.05.19
16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是誰在陷害馬英九?

2010-11-07
瀏覽:
3,308
推:
1
回應:
0

「中華民國」百年後的省思

2010-11-07
瀏覽:
3,084
推:
1
回應:
0

台灣賦稅人權何在?

2010-10-23
瀏覽:
3,007
推:
3
回應:
0

「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如此運作

2010-10-16
瀏覽:
4,725
推:
27
回應:
20

中區國稅局稅單錯誤率17.74%

2010-06-20
瀏覽:
4,160
推:
5
回應:
19

國稅局違法稅單 人民血淚纏訟十多年

2010-06-19
瀏覽:
4,755
推:
3
回應:
53

警政醜聞又一樁 警署政風室假筆錄真入罪

2010-06-10
瀏覽:
3,534
推:
4
回應:
2

沒有人權 沒有經濟發展

2010-06-04
瀏覽:
3,914
推:
41
回應:
0

金融海嘯啟示錄-平衡智慧 護衛地球

2010-06-04
瀏覽:
3,195
推:
2
回應:
0

台灣會成為希臘第二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542篇報導,共13,17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542篇報導

13,17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