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莫拉克新聞網採訪編輯 鍾聖雄

2010/06/03 15:24
7,799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鍾聖雄簡歷
學歷:輔大英文系、台大新聞所
經歷:電子時報企業IT週報採訪編輯、研究編輯,
自由文字與影像工作者(作品從男人幫到聯合文學都有,類型廣泛),
莫拉克新聞網採訪編輯。

公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鍾聖雄

公民,是一種抽象的身份。我們雖然身處於公民社會,與國家因不同位置而產生不同關連,也與社會中其他角色維持互動關係,但不見得總是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公民。我們,經常任由「公民權力」在國家作為中,一點一滴流失。
 
具像的新聞,像是公民感的提醒器。透過閱讀與討論,甚至激發出自己想要說些什麼,都可以一再地喚醒每個人心中逐漸被掩蓋、遺忘、黯淡的「公民感」。原本看來互不相干的群體,很可能因為新聞引發出公民社會內的連結,再透過新聞轉寄、分享至社群網站的動作,伸張了自己以及他人的公民權力,這些都是公民新聞帶來的重要效應。
 
在閱讀與討論中成為公民,擴大效應
 
在莫拉克新聞網的例子中,我們看見這些原本僅屬於災區的特定事件,透過持續的紀錄與討論,不斷在社群網路上流通轉寄,形成鬆散的「莫拉克公民群」。每天有約1000人在網站上相聚;他們幾乎互不相識,有原住民與漢人,有與災區相關的政府人員,更有生活上毫不相干的關心者,但是卻出現頻繁密集的討論狀況,交換彼此對重建或助人的價值觀,以及對NGO或政府單位作為的看法。即使是簡單抒發意見者,透過別人的討論提醒,也常常被提問,進而再繼續回應…這些動態的過程,都是形成公民感的一部份。
 
光是「閱讀」新聞,其實還不足以引發出公民行為。透過新聞來激發討論,誘引回應,一直是莫拉克新聞網特別著力的部分。很多新聞無法明說的觀察,透過討論版可以被闡述的更清楚;因這是大家一起完成的過程,所以這些訊息不是遠在天邊的事物,而是與閱讀者息息相關的事情,這也是公民新聞網站與主流新聞網站很大的不同。主流新聞很少試圖引發討論,或是更多的觀點撞擊。新聞如果不能被討論,頂多就是一則好讀,卻看過即忘的故事。能引起回應的新聞模式,就具有公民效應,而那是超越了文字形式的存在。

2010 PeoPo公民新聞論壇
主 辦單位致辭: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吳思華
主 辦單位致辭: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鄭同僚


第一場新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主持人 政大傳院院長 鍾蔚文
從 「板橋生活誌」到「公民行動記事簿」公民記者 大暴龍
公 民新聞需要「批判」與「行動」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管中祥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張正揚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Q&A


第二場 地方事與公民運動-公民新聞議題經營

來 自草根、回歸草根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胡元輝
以 公民新聞的想像為起點 建構日常公共生活議題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 孫曼蘋
公 民運動的公民新聞議題經營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何宗勳
希 望 公民記者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楊志彬
地 方事與公民運動–公民新聞議題經營Q&A


第三場 公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公視新聞部經理 何國華
誰 是業餘專家?聯合線上公司副總經理 李彥甫
公 民傳媒要自力擴張 也要責成政治力介入規劃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溪底遙學習農園召集人 馮小非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莫拉克新聞網採訪編輯 鍾聖雄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Q&A


第四場 People Power: 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People Power: 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羅世宏
公 民新聞的未來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陳順孝
新 聞到底是什麼 全球之聲中文版中文版編輯 鄭國威
科 技衝擊下的新聞反思 部落客 Mr.Friday
公 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部落客朱淑娟
People Power: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Q&A

相關連結:
PeoPo教育資源網
2010公民新聞論壇網站

相關報導:
2010 PeoPo公民新聞論談 學界實務界互動熱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