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檢舉「自我抄襲」成為學術界內鬥爭與恐嚇的手段?

文字-A A +A


私立大學教師成功遏止國立大學著作傳遞錯誤知識,卻也因此連年遭受黑函恐嚇

黑函成功打擊學術舞弊吹哨人的模式,也被應用在打擊國立大學博士畢業生。據聞,因為某國立大學博士論文發布在國際期刊影響SSCI係數超過2.5的期刊,期刊前二位掛名作者不是該國立大學教師,導致該畢業生不斷遭受匿名檢舉「抄襲」!事實是如何?

記者為此事件撰寫長篇評論,遞交教育部與科技部,希望社會有識之士共同關心此議題。當國立大學教授學術能力或傳遞錯誤知識遭受批評時,動輒以黑函恐嚇「我等將會聯合起來在貴校未來的計畫書申請或評鑑等還給貴校一個『公道』。」

記者是一位經濟學家,制度經濟學家蘭德斯Landes (1924–2013)說「文化決定一切。」企業文化決定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宗教與社會文化決定一個國家的富裕或貧窮。

記者將文化二分為:隱性文化與顯性文化。前者是普遍形成的習慣與價值觀,後者是形成文字的典章制度,尤其是法律條文與判例。所以,一旦掌握國家資源的公立大學教授成功利用司法制度報復揭發舞弊的私立大學教授時,就會形成判例,形成學術舞弊、不倫關係壓制舞弊吹哨人的潮流與趨勢。因此,記者再度大聲疾呼地發表以下評論。

科技管理學刊學術倫理爭議事件

摘要

本研究旨在釐清一起學術倫理爭議事件,希冀檢舉人滿意於本文對爭議點的釐清,也期待被檢舉人公然承認或默認本文的釐清與批判。

其次,本研究示範公然、負責的學術批判,以代替缺乏勇氣、逃避責任的匿名檢舉行為,重點在於:學術著作檢舉人必然是該領域的終極專才,才具有批判學術著作瑕疵、推翻審查人權威的專業性,所以,檢舉人更該受到學術同儕的反檢視,才具有挑戰已刊登論文的正當性。

當前學術圈的惡習是匿名、連番的向學術單位、政府單位檢舉,導致被檢舉人所屬機構必須連番召開調查委員會、耗費精力與資源處理檢舉案。

本研究終極目的是強化學術巨人的肩膀,各方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持續貢獻於發展學術智識、提升學術人格高度。

本文評論的著作被指控「抄襲」,事實是中文表達的研究結果在2016年刊登在《科技管理學刊》,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加入合作、重新詮釋、再以英文表達刊登於2018年、影響係數超過2.5的Sustainability期刊,爭議點是後作沒有引用前作。

這是隱匿資訊、對期刊與讀者不敬、違背學術精神的行為,卻也是臺灣學者習以為常的慣例;本研究呈現相關案例,提供相關機構參考,再基於比例原則,斟酌適當的處置措施。

前言

公開學術批判、相互激盪、共構學術巨人肩膀,是本研究的終極目標(註1),後文編排如下:第1節陳述爭議論文作者資訊,第2節舉證爭議論文是被檢舉人2018年博士論文在同年向國際學術社群分享於《Sustainability》,且將中間成果發表於2016年的《科技管理學刊》。第3節探討二篇論文的第一與第二位作者機構不是中央大學企管系的爭議性,尤其是分析國外學者的角色與貢獻。第4節從國際期刊、國際讀者的立場,說明被檢舉人未構成違反學術倫理。第5節從《科技管理學刊》、國內讀者、社會與國家權利的角度,說明英文、國際性《Sustainability》新作未引用中文、本土《科技管理學刊》舊作,是不符合學術誠信的瑕疵。第6節列舉類似爭議的過往處置措施,提供受理檢舉單位的處置參考。

全文連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0819259

註1 :本研究作者在2021/4/1公開說明介入此事件的動機:「檢舉人僅寫出二行文字,被檢舉人卻要耗費五頁、數千字答辯。受理檢舉單位當然是傾向冷處理,所以,檢舉人必然再捲土重來,沒完沒了地打擊被檢舉人,困擾被檢舉人所屬機構!我要強調:負責任的公開挑戰、兩造公開辯論,沒有那麼困難!學術論文,或多或少,會有瑕疵!不能原諒的是惡意欺騙,其次是投機隱匿。更不能原諒的是沒有產出或產出質量低,卻在匿名檢舉產出者的瑕疵。這種情況發生於匿名檢舉者與被檢舉者處於競爭狀態,或基於挾怨報復心理。」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53900274630503/permalink/3998478730172620/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7.13

robertjcliu

加入時間: 2016.07.13
10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匿名檢舉「自我抄襲」成為學術界內鬥爭與恐嚇的手段?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