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民運動的公民新聞議題經營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何宗勳

2010/06/03 12:11
4,29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何宗勳簡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何宗勳
      公民新聞的出現與興起,對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來說,毋寧是幸福的。

      照片

      我從小作文就普通,看到很多人文思泉湧都會非常羨慕。我雖然會寫書法,卻作不出一首詩,所以寫毛筆最大功用就是抗議寫大字報不用假手他人。

      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網路記錄與書寫成為一種全民運動,我把它當工具使用,緊緊抓住它不敢跟不上,因為當年我知道,網路會改變一切。所以二十多年前,剛有286、bbs我就勤於學習,網路也讓我發現「新世界」,也改變我很多想法與價值觀。

      近幾年從瘋blog、msn,到公民新聞崛起。外加上主流媒體式微、資本化,商業機制透過不斷思想洗腦無行中支配我們的想法與消費。搞自己媒體也成為一種新的公民意識。

      而公民行動過程中,我也開始習慣把生活中的大小領悟化為文字,再配上一兩張照片,成為生活紀錄,分享給諸位好友。網路的便利與發達,讓個人心情的抒發有了更多的潛能與可能,但也帶來一些後遺症,很多人說我敗家跟自戀,這樣汙名化我的心血。

      從前我們辦個活動,在缺乏資源的非營利組織,總得千拜託萬拜託,才會有少許的記者朋友們來現場捧個人場,回去之後還不見得可以見報上電視,這對錢少事多議題又硬的非營利組織來說,往往面臨很大挑戰與困境。

      但是,網路改變了這一切。從有bbs開始,一波波推陳出新的網路運動從虛擬世界展現一股看不見的力量,透過網路,從虛擬、流串,激發行動能量,影響實體世界,「網友」從虛幻的代名詞,變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部落客或鄉民。他們有著不同的身分:工程師、學生、上班族……但是都同樣關心著台灣社會的弱勢與角落,透過部落格轉寄、串連,甚至是類似公民報導的平台傳送,我們漸漸發現,要發揮自己的傳播影響力不是在作白日夢,小人物也能報導大故事。

      公民新聞在公視一群有理想的熱血青年經營下,台灣的公民新聞真正變成有血有肉的生命力,慢慢引領商業媒體的關注與重視,而且也在很多議題報導上變成「主流」而有影響力。

      我這幾年觀察,非營利組織真正運用公民新聞還是非常有限,這是很可惜的地方,非營利組織應該善加運用公民新聞的力量,應當改變思維,不是還是傳統思考,打電話或傳真到某某電視台的新聞部,希望他們派記者來到活動現場採訪;而是應該培養團體裡的新血,拿起簡單的機器設備,自己拍攝、自己寫稿、自己放上網路宣傳。比起在電視冷門時段,主播念乾稿的播出,網路上的點閱瀏覽數會是很實質的回報,這些願意點閱的網友,十之八九都是對該議題真正有興趣的人,才是你的「目標觀眾」。

      公民運動的公民新聞議題應該如何經營呢?我有幾點分享;

      一、熱情:公民新聞應該是透過熱情來點燃,也非被動、消極。
      二、積極:沒有積極無法在報導內容、剪輯技巧上日益成熟。
      三、生活:公民新聞報導就是日常生活周遭你我關心的事,因為報導要能融入生    活。
      四、膽識:因為公民記者不是一般平面、電視台記者,往往被採訪的會有很多疑惑,因此如何勇敢有膽識去採訪到答案非常重要。
      五、探索: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但真相也是醜聞,如何追根究柢找到真相,也是公民新聞的使命。
      六、永續:很多議題需要不斷追蹤報導,如果只有曇花一現是無法讓議題深入。
      七、理想:有夢最美,因為有夢有理想,才會讓我們堅持下去。

      針對公民運動的公民新聞議題應該如何經營,我提出上面七點淺見跟大家分享,當然學習無止盡,只要有心,就算是公民新聞都可以比媒體還專業。

      2010 PeoPo公民新聞論壇
      主 辦單位致辭: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吳思華
      主 辦單位致辭: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鄭同僚


      第一場新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主持人 政大傳院院長 鍾蔚文
      從 「板橋生活誌」到「公民行動記事簿」公民記者 大暴龍
      公 民新聞需要「批判」與「行動」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管中祥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張正揚
      新 媒體與新公民-公民記者培力 Q&A


      第二場 地方事與公民運動-公民新聞議題經營

      來 自草根、回歸草根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胡元輝
      以 公民新聞的想像為起點 建構日常公共生活議題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 孫曼蘋
      公 民運動的公民新聞議題經營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何宗勳
      希 望 公民記者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楊志彬
      地 方事與公民運動–公民新聞議題經營Q&A


      第三場 公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公視新聞部經理 何國華
      誰 是業餘專家?聯合線上公司副總經理 李彥甫
      公 民傳媒要自力擴張 也要責成政治力介入規劃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溪底遙學習農園召集人 馮小非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 莫拉克新聞網採訪編輯 鍾聖雄
      公 民新聞與大眾媒體-擴大公民新聞效益Q&A


      第四場 People Power: 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People Power: 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羅世宏
      公 民新聞的未來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陳順孝
      新 聞到底是什麼 全球之聲中文版中文版編輯 鄭國威
      科 技衝擊下的新聞反思 部落客 Mr.Friday
      公 民新聞的未來發展 部落客朱淑娟
      People Power:公民新聞的未來發展Q&A

      相關連結:
      PeoPo教育資源網
      2010公民新聞論壇網站

      相關報導:
      2010 PeoPo公民新聞論談 學界實務界互動熱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