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藝術? 模仿激發創意
【記者黃?瑩、余慧盈/中正大學報導】
第二屆紫荊美展於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三十日,在中正大學圖書館及共同教室周圍綻放藝術,今年策展項目多元,特別增加了「裝置藝術」項目,以「山寨大師」為主題,由中正大學學生共同創作,以模仿為出發,向大師致敬。
有別於第一屆紫荊美展以「成果發表」的形式展出,今年紫荊美展由通識教育中心專案計畫講師黃承德以及三位中正大學學生共同策展,除了開放徵件外,也親自邀請對藝術有熱情及興趣的學生參與。策展學生張豪家表示:「期望讓同學擺脫作業的束縛,以自發性的方式,共同投身於藝術創作。」其中,今年增加了「裝置藝術」的項目,主題除了跟隨今年火紅的「山寨版」一詞外,也因為許多平面藝術需要透過專業的訓練才能創作,如油畫、陶版畫等,對一般學生有技術上的門檻。而裝置藝術為當代藝術的主流形式之一,沒有技術上的限制,讓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較容易上手,黃承德提到:「裝置藝術讓學生以模仿大師經典作品為起點,讓學生在創作中有個概念和方向,不會漫無目的。」學生們也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取材,發揮想像及創意,共同創造出向經典和中正大學致敬的作品。
照片
紫荊美展在中正綻放藝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藝術氣息。圖片來源/藝文中心提供
裝置藝術作品共有七件,由學生提出提案,再以志願制進行分組,讓對提案有興趣的人共同合作。其中作品《看見,根》主要是為中正大學學生所設計,模仿阿姆斯特丹廣場前的《I am sterdam》及台北101前的《LOVE》,藉由文字「CCU」表達對中正大學歸屬感的意念,更取自於諧音「see see you」讓中正學生看看自己在中正大學的點點滴滴。除此之外,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也歷經了許多的點滴,化工所碩一的丘利可,為作品《看見,根》的創作者之一,由於組員們都是來自不同科系,完全不認識,丘利可是第一次與其他科系共同為一個大型活動努力,她起初認為,創作過程會因此很艱辛。不過,從企劃到製作的一個多月下來,雖然組員們的時間不一,但大家都很努力擠出時間來製作作品,雖然偶有衝突,但丘利可表示:「大家因為都是喜愛藝術而在一起,所以也容易體諒和溝通,而且一群人為目標一起努力的感覺很好。」不同的思考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加上團隊合作的重要,使得每位創作學生都值得為藝術付出。
每件作品在製作過程中都發生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作品《看見,根》是由270片烤肉架所組成,每一片都是由成員們親手組裝,製作過程不僅浩大,也花費許多時間。另外,因為烤肉架過於尖銳,導致每一個成員在製作中都因此而受傷;而最後此作品展示了一個禮拜,由於風雨過大,目前作品受損倒塌,正在修復中,成員們對此都感到十分遺憾。另外,《浮動的文字》利用懸吊報紙的方式,希望能與空間互動,跳脫天花板原有的設計。不過《浮動的文字》創作者張豪家提到:「原本材料是想比照模仿對象的作品<詳見圖表>,利用懸吊書本來呈現作品。」不過書本重量過重,又容易有受損的風險,使得書本難以取得,只能因此放棄,改用質量較輕的報紙取代。雖然製作過程遭遇許多困難,但創作學生們仍然想盡辦法將作品完美呈現給觀眾。
照片
《浮動的文字》利用懸吊的報紙,跳脫天花板原有設計。記者黃?瑩/攝影
裝置藝術由於學生們的努力,才能在校園各個角落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參觀者陳曦表示:「裝置藝術讓不會特地到美術館觀看藝術的人,在平常也能欣賞藝術。」裝置藝術不僅帶給學生一個新的體驗,也能貼近生活,讓更多人瞭解藝術。
今年紫荊美展,不僅讓藝術貼近生活,也期望能激發大家對藝術的熱情及興趣,藉此帶動藝術的風氣,下一次到中正大學校園逛逛,不妨停下腳步,看看隨處可見的藝術之美
圖表一
第一屆紫荊師生藝術聯展與第二屆的比較
第一屆紫荊師生藝術聯展與第二屆的比較
照片
圖表二
作品位於中正大學位置標示圖
作品位於中正大學位置標示圖
圖表三
裝置藝術學生作品資訊與比較
裝置藝術學生作品資訊與比較
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