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德義」人生 福爾摩沙孝親魚王

2010/05/26 01:36
4,510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昵君、蘇姵諭/嘉義報導】

  「阿爸,以後我有能力,我一定要買二十甲魚塭。」五十年前一個小孩子用童言童語地對著他父親這麼說道。五十年後,這個小孩子對父親的承諾實現了,而他所養的七星鱸魚,被稱之為「孝親魚」。長大成人的他,小時候因貧窮的自卑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為人著想的心, 更成為台灣鱸魚外銷日本的大宗。


  養魚已經四十年,柯德義抱著孫子,黝黑的臉龐上已有歲月刻劃的痕跡,他逗弄著五個月大的寶貝孫,一邊把眼角皺紋笑成魚尾狀,皺紋彷彿跳躍的魚,那是幸福的記號。柯德義現在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他的魚健康成長,並且早日當孫子學會走路,能牽著他一起去巡魚塭。



照片


柯德義養殖的七星鱸魚,有「孝親魚」的美稱。圖片來源/柯德義提供

  柯德義為嘉義布袋人,現在擁有300坪的魚塭,專門飼養一斤多重的成魚,每年外銷日本十萬多尾,現今打拚出好的成績,追溯到最初的原因,是來自於小時候的貧窮。柯德義的父親,是個做粗活的小農,平時會到附近魚塭去替人工作,有天父親提著一個小籃子要回家,雇主看到了以為他偷了魚要回家,於是向前盤問查看,沒想到看到籃子裡擺放著幾條乾癟的番薯,那是柯德義一家人的晚餐。父親回到家,無意中說出當天的遭遇,小時候的柯德義看到父親低聲嘆氣,心中有了決定,立志要拼出一番事業,好讓父親不再受苦。「人生如果有壞的際遇,就應該承受。」柯德義遇到不好的際遇,總是承受、消化,轉變為更好的力量,柯德義長大後,默默耕耘,也試了幾次失敗的養殖經驗,養殖場才慢慢擴充到現今的規模。

  當時柯德義開始試養七星鱸魚,台灣還未有鱸魚產卵的培育技術,而那幾年因為台灣在外海捕不到鱸魚苗,全台養殖鱸魚的漁民哀聲四起,柯德義也是其中之一。苦惱著沒有魚可以養,他發現好像沒有人養出「魚母」(註一),就決定著手試試看。他笑著說:「為什麼不試?最多就賠自己而已阿!」魚母的養成需要時間、耐心,他與水產試驗所合作,不斷嘗試。曾經成功培育出不容易養大的魚母,但後來產卵後就死亡。不過柯德義不放棄,他發現淡水與鹹水的交替使用,終於養出了可以繁衍後代的魚母。因為是台灣的第一人,全台灣需要鱸魚苗的養殖業者,都爭相來跟他購買魚母,問柯德義當初怎麼堅持下去,他爽朗地回答:「心存善良就沒甚麼好擔心,反正最窮也這樣啦!」柯德義不計較得失,樂觀的個性使他勇往直前。

  隨著時間流逝,台灣養殖漁業的黃金時期過去了,因為養殖技術進步,過度密集式的養殖方法,形成產銷失衡,養殖漁業利潤不如以往;密集養殖必須依賴用藥,以控制因密集式養殖帶來的魚害,過度用藥的養殖環境,自然環境每況愈下,養殖漁業現今被視為夕陽產業,漁村也逐漸凋零。在每個養殖業者採用密集式養殖方法時,柯德義卻背其道而行,採用生態池養殖方式,在同一個池子裡養好幾種魚類、植物。他在池邊種植植物,水質因在植物自然淨化之下,不用時常抽取地下水,自然循環的粗放環境是生態池的特色。柯德義說:「賣人的東西都要存良心,跟我買魚的人,不是朋友就是親戚阿!」魚類常因密集式養殖而生病,但柯德義堅持不用藥物控制防止,使用自然循環養殖法,七星鱸魚更可以健康地成長。無毒、無藥、無殘留,為環境進一份心,也為嘉義縣的養殖漁業帶來新的生命力。一切講究最自然,秉持良心做事,這就是柯德義的養殖之道。


照片


柯德義手中拿著的水蕹菜,來自於自然生態魚池。記者陳昵君/攝影


  柯德義一手打造「福爾摩沙養殖場」,並且跟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合作,運用新的網路行銷概念,將更好的產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柯德義說:「台灣養殖環境總是重量不重質,產業才會逐漸沒落。」取名為「福爾摩沙養殖場」,顧名思義就是「美好台灣養殖場」,柯德義期望未來嘉義養殖業能有更好的環境,讓台灣的好山好水永遠美好下去。

註一:
「魚母」為可以繁衍後代的魚體。一般的七星鱸魚母魚大部分都可產卵,產出的卵卻無法孵化,需養至一定程度的大小,才能夠成為產出後代的魚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