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攀岩是與牆的拔河 堅持下去的動力來自鼓勵

2021/03/29 02:16
1,6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疫情影響下導致今年的國內休閒運動熱門,崛起的運動之一就有挑戰極限的攀岩,有越來越多攀岩館成立,民眾可以搜尋自家附近,不防趁著假日前往體驗,但如果有恐高的民眾,就要考慮一下自身能夠接受的程度。

 

台灣的攀岩館在近幾年紛紛成立,提供給民眾不一樣的休閒體驗,搭上近年的疫情影響,國內休閒娛樂順勢發展,戶外攀岩也因此慢慢讓人看到魅力,戶外的風景是室內攀岩無法感受的,相比室內攀岩館,室外的攀岩門檻不會很高,攀岩教練李大誠表示:

 

「我們針對體驗的人來講,需要的基礎其實比較簡單,在這方面我們需要的基礎,基本上是你要有一般的運動習慣,然後像是一些些比如像是平衡感啊,協調性其實大部分就這樣就夠了,然後不要怕高,最重要得就是不要怕高。有遇過啊,但他就是腳軟在上面,這時候他就會有一點爬不動,我們也只能把他放下來,那對他體驗的感受就會比較差一點。」

 

攀岩是一場博弈的對決,看好路線,攀上看好的岩石後,在想回頭就難了,每一步往前都需要下好判斷,而攀岩又不下是一場個人秀,夥伴一旁的加持,也會給正在攀岩的人無比的勇氣,這種默契建立也可以透過攀岩讓團隊更凝聚,李大誠表示:

 

「就是說我們開始像是跟企業跟旅行社,一些像是公司的團隊建立活動,但是其實我們下面的人會給予的就是,第一就是給予他支持,第二就是說如果說他兩個人一組的話,他下面那個人他就是要負責保護下面那個人,因為繩子一端就是用來聯繫攀爬的人,一端就是連繫保戶他的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教他們一些簡單的確保安全的工作,下面這個人就可以保護上面這個在攀爬的人。」

 

台灣主要是以安山岩和沙岩為主,在地形上變化不大,所以攀爬動作相對比較單一上手程度也會比較容易一些,基本動作穩住開始爬後,就不再是教練們的時間了,手腕的臂力以及整體身體的協調性,李大誠說通常一般能夠登上頂峰的人,都有著一群啦啦隊在下面打氣,才使民眾最後能攀峰至終點,而登峰後享受到的美景,下面為他加油的人好像能一同共享一。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傅捷妤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