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老刺桐 找尋凱達德蘭人的家
台北原先住民時有的台灣本土樹刺桐
分佈在平埔河川岸地帶
台北先住民 凱達格蘭族語稱Ratoo
每年4到5月為盛開紅花的季節
據清代台灣<番社圖采風考>記載:
番無年歲 不辨四時
以刺桐花開為一度
照片
早期平埔原住民族依刺桐花開花的時節做為獵鹿捕魚、
採收粟米、杵臼豐食 迎接婚慶開始的指標
刺桐花開花亦象徵社群興旺、族親相邀互訪賞花艷、
欣喜如過新年的節日...
照片
現在內湖的塔塔攸社 依台灣早期番俗六考記載
「番婦頭帶沙頭箍,名答答悠;用白獅犬毛
作線織如帶 寬二吋餘 嵌以米珠 飲酒嫁娶時戴之」
這個以平埔族女子美麗頭飾為名的答答攸社(Ta-ta-iu)
在明末荷蘭佔領時代 部落設在台北基隆河中游北岸
現內湖區北勢湖西湖里一帶...
照片
老樹通常是是平埔原住民族生活的中心
早期台北盆地上的平埔族、漢族
建聚部落都有依附於大樹下或附近築屋的習慣
照片
以原始的生存環境 大樹上可做瞭望禦敵
洪水期供逃生避難 樹下可擋風遮雨 遮陽休息
並成為聚眾商議的好地方
照片
尤其是漢人的信仰觀念 認為百歲以上大樹已成精靈
視升格為神的化身如土地公 故敬奉膜拜庇祐平安
古早人習慣於老樹下立石供奉 稱為石頭公
照片
當立足安家之後 有感人有屋住 怎可任神風吹
日曬 雨淋於是建立了小廟將石頭公
或雕以人形石像供奉於內
照片
聚落逐漸擴大興盛 原本的小廟加蓋成大廟
最後集會地成為信仰中心 此外 通商出入的古道
及中途 更須大樹的遮陽避雨水土保持 也因有利於大眾
成了大眾的公共用物 故也無人敢砍除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