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原名:台糖公司工廠地坑製糖5日改名:屏東縣縣民公園保留50年台糖地坑遺址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李彥儀 屏東報導 整治殺蛇溪,建造複合歷史遺跡的水岸公園 屏東在日治時期曾有著東洋產能最高的糖廠,建設與民生因而繁榮,有著「糖都」的稱號;隨著用紙需求增加,製糖產生的蔗渣可作造紙原料,台糖在 60 年代建立了屏東紙漿廠;而隨著時代與產業變遷、城市發展,紙漿廠也在 1994 年關廠。 縣民公園第一期工程在2018年完工,作為台灣設計展展場之一;第二期工程則歷經 5 年多時間,屏東縣政府與台糖協商取得用地,將荒廢 27 年的台糖舊紙漿廠遺構活化再生,打造台灣第一個以工業遺構為核心、複合殺蛇溪水岸廊道的園區,共 20 公頃的「屏東縣民公園」正式完工啟用。 插曲:挖出紙漿廠遺構,決議保存並活化利用 最初,屏東縣政府是為了整治污染嚴重的殺蛇溪,卻在工程中意外挖出舊紙漿廠備料的地坑與廢水沉澱池,此番發現既是驚喜也是驚嚇,時程與預算都得重新規劃,但縣府仍決定保留並活化,讓屬於屏東的歷史以現代方式轉譯、走入生活中。 景觀設計師李如儀率領團隊,爬梳了全區的歷史紋理,從台糖舊倉庫、五分車路徑、廢水沉澱池、鐵軌、紙漿廠地坑區、紙漿廠倉庫,建構一條清晰的糖業發展路徑,逐一解決排水、積水與防洪等問題後,最大的挑戰是地坑與水池的活化再利用。 地坑:保留基地結構,走入地下感受歷史 地坑深達 6 公尺,過去是紙漿廠備料區,留下了蔗渣儲存、卸渣等處理工程的結構物。設計團隊將地坑打造為占地 0.15 公頃的可近式地下空間,刻意保留地基的斑駁牆面,還可見牆上模糊的標語,展現工業遺構的時間感與歷史感。 另一方面,以降挖周圍地形的方式,全新塑造了連動的地坑,創造高低起伏錯落的行走動線,增加地貌的多樣性與層次感,讓來者可以在地坑中探索與休憩。新舊之間以耐厚鋼板繡蝕面,做為空間的界定,在場域內搭配舊糖廠與紙漿廠的模型,讓人置身其中,與過往歷史遙遙呼應。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8.10.30

李彥儀_停權

加入時間: 2018.10.30
267則報導
255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屏東原名:台糖公司工廠地坑製糖5日改名:屏東縣縣民公園保留50年台糖地坑遺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