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菸商干預政策的手法

2021/02/22 17:51
2,524次瀏覽 ・ 2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菸商干預政策的手法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 賴志冠醫師

    菸草產業無論從製造、貿易和販售都是極具爭議的,菸商為追求利潤,不僅積極行銷,更干預菸害防制政策制訂與執行,以維持菸品消耗量。根據1998年美國各州對菸商提起賠償吸菸者醫療費用的訴訟判決,基於維護社會公眾利益,要求菸商公佈內部相關文件,多年來,各方專家學者傾力鑽研這些被揭露的文件,以破解菸商干預菸害防制政策的作法與模式。

    路透社曾指出跨國菸商慣用下列方式干預菸害防制政策(註[1]),包括:

一、設法將菸草議題挪出衛生部門:維護健康是菸害防制政策主軸,因此菸草公司便積極干預,弱化衛生部門影響力,運作財政、稅務、經濟、社福、環保等部門加入控菸決策,以非健康議題如提高菸稅導致產業衝擊、影響投資意願、減少財政收入、助長菸品走私等,模糊吸菸危害健康的焦點。

二、遊說國會議員與政府官員:跨國菸商針對個別政客進行政治遊說或活動捐贈,以協助菸商取得對其有利的表決或法案。

三、建立同盟和外圍組織:發動菸草栽種、菸品零售、吸菸者權益等團體進行倡議,對決策者施壓,同時部署虛擬組織在網路、社群媒體營造聲量。

四、利用媒體投書菸草議題並製造民意辯論以影響決策者:在公共媒體上以特定學者、專家、知名人士之名義投書,發表支持菸商產品的言論,批判菸害防制政策,而這些專業人士多半不曾接觸菸草議題。

照片

   (▲2012年WHO「531世界無菸日」發表報告指出菸商干預菸害防制政策的手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整理菸商內部文件後,將菸商干預菸害防制政策的手法彙整如下(註[2]):

手法 目的
情報收集 監控社會趨勢以及反菸團體或個人,以預判未來挑戰。
公共關係 捏造民意,利用媒體來提高對菸商有利的地位。
政治獻金 利用捐助以換取政客支持,贏得有利菸商的表決和法案。
遊說 進行交易,並影響政治上的程序。
諮詢、顧問 招攬重要、且被視為獨立公正的菸害防制專家。
贊助研究,包括大學 藉以對菸害證據提出質疑。
吸菸者權益團體 塑造一種自發性、基層民眾支持的印象。
建立同盟和外圍組織 動員菸農、零售商、廣告業、旅宿業、基層民眾與反稅團體,企圖影響立法。
恐嚇 使用法律與金錢優勢,從事騷擾、恫嚇支持菸害防制者。
慈善行為 捐助藝術、體育、人道、文化團體,買取友誼與社會尊敬。
企業社會責任 將企業的自願行動提升為菸害防制的有效途徑,塑造公司「改頭換面」的假象,試圖與健康產業建立夥伴關係。
預防青少年吸菸與零售商教育計畫 支持預防兒少吸菸,刻意將吸菸定義為一種成人的選擇。
訴訟 挑戰法律,並藉以恫嚇菸商的反對者。
走私 破壞菸稅政策以及營銷、交易限制,從而提高獲利。
國際協定或其他國際法規 以貿易協議對封閉市場施壓開放,對既有菸害防制法規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與政府訂立合作生產及特許協議,與自願政策協議 與國營獨佔企業共組合資公司,爾後施壓政府將獨佔企業私有化。
先發制人 限制執法權力,以宰制地方或國家政府。

    其中「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菸商近年積極採用的政策干預手段,除率先公開承認傳統燃燒式紙菸的健康危害外,並強調青少年絕不可開始吸菸,已經吸菸者更應儘快戒菸,但無法戒菸或不想戒菸者,則必須轉換使用「減害」的電子煙或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在缺乏科學證據下,菸商仍強力宣傳新型菸品的減害,試圖將菸商從製造、廣告、販售致命菸品的公司,洗白為維護民眾健康的產業,以提升社會形象與地位,並取得開放新型菸品的市場,對於新型菸品的尼古丁高度成癮性與長期健康危害則絕口不提。

    菸商干預不會停歇,手法只會愈加高明,政府各個部門皆應熟悉菸商如何干預,嚴格規範與菸商的互動,高標準審視菸商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才能確保建立維護民眾健康的菸害防制政策。

註[1]: The secrets of the world’s biggest tobacco company-The Philip Morris Files,A REUTERS INVESTIGATION, https://www.reuters.com/investigates/section/pmi/

註[2]: 《Tobacco Industry Interference-a Global Brie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本文同步刊載於「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3月號。

*為揭露菸商真面目,扭轉網路充斥菸商扭曲誤導的現況~由國內權威醫師組團隊開設「台灣拒菸聯盟」此專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