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咖啡香 徐玉枝卅年咖啡情
【記者謝依璇/中正大學報導】
徐玉枝招呼大家入座、聊天;要求大家稱呼自己為阿嬤的她神采飛揚地開口說:「不論是來自何方的客人,給 我試三次,我就能抓出七、八成準的口味!」徐玉枝研究咖啡三十年,把所有熱情投注於咖啡中。
徐玉枝會愛上咖啡,可說是自幼耳濡目染。由於母親是抗戰時期的護士長,而父親來自中國租借地上海,所以兩人 對西方文化都有所接觸,對咖啡的接受度也較高。因此,即使當時咖啡取來不易,但自徐玉枝有記憶開始,家中就一直瀰漫著咖啡香。然而,當時徐玉枝不知道那就 是「咖啡」,只依稀記得醇厚的香味讓她感到愉悅放鬆,這也成為童年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直到徐玉枝31歲婚姻失敗,使學餐飲的她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那時 情緒很低落,成天都坐在朋友的咖啡店。」她說。在朋友的咖啡店裡,徐玉枝除了可以放鬆心情、得到情緒上的抒發外,也逐漸讓她想起小時候充滿咖啡香味的記 憶。最後,她決定自己開一家咖啡店。
然而,當時徐父的年事已高,已有回中國的想法,更不希望兒女把精力浪費在台灣,因此,徐玉枝想 在台灣開店的念頭立即受到徐父強烈的反對。但在徐玉枝姊弟二人將近兩個月的請求後,徐父終於打消了反對的念頭,也因如此,徐玉枝和弟弟開始一同栽入咖啡的 世界裡。徐玉枝姊弟倆為了研究咖啡,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由於當時正值台灣戒嚴時期,國內外各類資訊流通不發達,尤其是咖啡此類的外來品,資訊更是少之又 少,所以咖啡界的知識在當時可說是無字天書,加上許多研究咖啡的人多不願透漏太多知識給同行,於是徐玉枝開始自我摸索,將自己的心得加上學到的知識東拼西 湊後,不斷地反覆試驗。除此之外,她也靠著國際貿易路線的船員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相關書籍,加強自我研習。徐玉枝還說,當時姊弟倆為了研究咖啡,一天將近 花費十七個小時,也為了找出最佳的調配比例,以及花多少時間熬煮才夠味,他們一杯一杯的嚐試,甚至還有一段時間兩人同時咖啡因中毒,每天必須輪流到醫院打 點滴。
(圖左為徐玉枝)徐玉枝喜歡中正樸實的生活環境。圖片/江嬿玟提供
徐玉枝對任何事總是力求完美,並且堅持自己的信念。例如老樹咖啡店的咖啡豆,從一開始只能仰賴進口商,到後來進口、保存咖啡豆以及師傅的培養全都一手包 辦。她強調:「咖啡不只要有好的師傅,也要有好的咖啡豆,才有辦法泡出好的咖啡。」但徐玉枝對咖啡的要求使得原物料成本偏高,因為價格居高不下,也讓幾家 媒體直呼是黑店。對於媒體的負面報導,徐玉枝沒有正面回應,她認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使用好品質的咖啡豆,才會有老樹咖啡店的好口碑。因此,在好的產品 和不斷與客人互動、回饋的情況下,老樹咖啡店逐漸累積忠實顧客群,之後更在台中及台北開了分店。
現年63歲的阿嬤已從老樹咖啡店退休三年,而今年也跟親戚一起到中正大學附近經營餐飲店,更少不了賣她最愛的咖啡及點心。「那時候只是聽到親戚推薦說,這 裡是一個很乾淨、純樸的地方。」徐玉枝笑著解釋,退休後開店原本就在她的生涯計畫中。但因為城市待久了,徐玉枝來到中正大學後,也明顯地感受到城市的冷漠 與這裡純樸的氣息有明顯地對比。在中正的生活亦帶給徐玉枝貼近人性純真的感受,像是店家剛開幕時,也有遇到學生在店內坐著坐著,竟自告奮勇幫忙佈置店面或 打掃環境的情形。中正大學的李同學也對阿嬤的平易近人印象深刻,他說:「阿嬤常會問我們的意見,而且會跟我們聊天,分享很多他的經驗。」這些小事情都讓徐 玉枝感到無比興奮和感動,她認為這種無心機的相處,是一般大城市所找不到的真性情。
從兒時記憶,到深入研究三十年,咖啡儼然已成為徐 玉枝生命的一部份。即使退休,她仍守著一方店面,繼續她的咖啡生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