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台中市西區民龍里,是早期台中市屠宰場以及仔豬拍賣場的所在地,當時是採用人工宰殺,並且以宰殺豬隻為大宗,其次是牛,最少的是羊。
民龍里里長吳國楨說:「我有找到一張照片,民國四十五年的時候的相片,表示它(屠宰場)已經在那邊,應該有六十多年了,民國七十一年的時候,才遷到北區去,我們民龍里很多人,都是靠屠宰場在生活的,因為那時候殺豬的話, 要一些工人,還有一些肉商。」
早期為了感念豬隻,與動物們的犧牲,屠宰場內建造了一座獸魂碑,用來祭拜動物的靈魂。目前只剩下以前的基座,還保留在民龍里的里長辦公室。民國七十一年,隨著屠宰場遷移,現在獸魂碑則矗立於台中市北區電動屠宰場內。每年的農曆八月一日,是祭拜的盛典,居民們會供奉使用麵粉製作的祭品,來祭拜動物的靈魂。
民龍里里長吳國楨表示,這個屠宰場應該在這邊,這個入口從這邊進來,入口大概應該在這裡,屠宰場進來以後,這邊過去停車場,這邊過去,那邊到那個停車場那邊都是,還有到那個民龍公園的一半,這樣的話就在屠宰場裡面。
民龍社區發展協會,透過製作社區地圖以及文創豬公仔,來發揚珍貴的歷史文化。民龍社區發展協會美術老師許憶萍說:「社區的地圖,是先由他們長者都去踏查完之後,然後我們再來一起選點(地點),哪一些(地點)對這個民龍社區來說很重要,那再有一些是分配給就是本身他們店家的人,做自己店家的LOGO這樣子,那他們做完之後,我們再一起去拼裝,那拼裝出來之後,我們都還蠻重視就是說,到底行不行,有的人甚至還做了兩次三次都有。 」
民龍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藍麗玲表示,我們很多的里民都是阿公、阿嬤了,他都帶著孫子來一起,一起來做這個社區地圖,我覺得能夠讓我們社區未來的主人翁,提早認識我們的社區,我覺得是很棒的事情,以後他們會融入社區,更容易來愛我們的社區。
民龍社區舉辦多項社區活動,不僅拉近長輩與孩童之間的情感,更讓社區的歷史文化永續傳承。
公民記者 趙琳萱 台中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