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報記者 譚熙/台中報導】國寶級攝影大師張照堂從今年三月展開「歲月.風景(1959-2005)-張照堂攝影展」巡迴北中南三地展出,第二站來到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在四月廿日盛大開幕。這次的展覽除了集結張照堂最具代表性的顛峰之作,並首次展出了他在國高中時期的作品。
現場展出張照堂自1959至2005年拍攝近五十幅攝影作品,展場分為三個展區,第一個展區為國高中時期青澀卻親切的作品;第二個展區展出的是大學時期的創作,大膽而創新;第三個展區是出社會後的張照堂的攝影集,情感刻畫濃烈又細膩。
張照堂走過封閉的戒嚴時期,也走過本土根源想像的鄉土文學論戰時期,更經歷了批判力勃發、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時期。從國三時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的張照堂,拿著家裡唯一的相機從屋頂開始拍照,由上而下的拍攝角度,展現出年輕的張照堂對社會的觀察,小城生活的淳樸與工人純粹的勞動,都是張照堂早期攝影的主要題材。張照堂表示,剛開始拍照的時候,最喜歡拍攝的是小孩,因為小孩是最沒有殺傷力的,而且也比較親切。
張照堂認為,攝影是種很直接的表達方式,透過照相機既能抒發情緒,又能表達想法。張照堂說:「我們的生活環境,住家旁邊的街角巷弄,都是我喜歡觀察的地方,我關注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我身邊的人事物而已,從身邊開始,可以擴大自己的生活面。」
大學時期的張照堂,廣泛閱讀文學與觀賞西方繪畫。受到西方文學與藝術的洗禮,張照堂企圖嘗試用攝影的方式表達出超現實的效果,張照堂解釋,特別受到超現實大師達力和抽象雕塑家亨利摩爾的影響,所以1962到1966時的攝影作品,多表現出一種城市中虛無縹緲的感覺,荒誕與嘲諷是對「存在」的省思。
犀利而強烈的影像風格,融入了文學、劇場與詩意等概念,張照堂賦予攝影現代化的新面貌,也成就了台灣「現代攝影」的里程碑。「這樣超現實的攝影風格,有一種說不清的力量,很難解釋清楚,大概是有一種代表年代的情感,這是比較自我、主觀的創作,反映了我的內在」張照堂說。
大學畢業後的張照堂開始接觸紀實報導攝影,所以攝影風格從超現實走向寫實,從遠距離的朦朧感到近距離捕捉細微神情。張照堂表示,這個階段的他喜歡幾何線條與紋路深刻的東西,因為他發現那具有一種符號性,巨大的圖騰不但可以直接了盪傾訴豐富強烈感情,也可以讓觀看的人更直接的體會。
張照堂表示,攝影家要走的路是孤獨的,除了要願意等待,還要會忍受孤獨,才能捕捉到消失的東西與時空的轉換。對張照堂而言,很多時候攝影是一種即興創作,當下的直覺判斷與付出時間的等待,都必須等到照片沖洗出來後,答案才能揭曉,照片的好與壞除了有無觀點之外,藥劑的拿捏才是關鍵, 「我有很多照片都是意外促成的」張照堂笑說。
張照堂的攝影作品多以黑白呈現,他認為黑與白可以純粹地傳達照片裡面所要訴說的意象,沒有其他色彩的干擾,可以把照片裡的狀態用最強大的力量表達出來。張照堂表示,拍照的人都不太會說話,因為言語很難解釋照片中的意涵,而黑與白則可以幫忙解讀照片裡的內涵。
張照堂說:「我拍照的不是風景,而是一種氛圍,等待的是一種狀態。這樣的狀態,或許是巨大的安靜與空無,或許想傳達微妙的想像期待,或許是等待另一種呼之欲出的能量騷動,但這些都是動人的剎那。」
「歲月.風景(1959-2005)-張照堂攝影展」即日起至五月二十一日在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展出,有興趣者可蒞臨參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