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前的防線還少了什麼?
根據公共電視報導,今年十一月,台灣大學在三天內發生兩起學生自殺案,而淡江大學、海洋大學、成功大學也在之後有相繼的事件發生,引發社會對於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討論,也有許多探討大學心理輔導資源的聲音。雖然學生輔導法中,已有每1200位學生應設置一位專輔人員的規範,但是,現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立委張廖萬堅指出,現在的152所大專校院裡,只有127校聘足了法定人數,仍有少數大學沒有聘足;甚至有學校的專任人力是0人,只聘了幾個兼任人力而已。而在已聘滿的大學中,卻還是發生輔導資源供不應求的情形,在討論是否有繼續增聘心理諮商師的必要前,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導致大學端的輔導資源不足?
三級輔導的概念
現在校內的輔導,以三級輔導作為規劃方針,內容為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三者的服務對象範圍及服務內容,大致可以用「緩急程度」作區分。而在大學端的施行,發展性輔導的服務對象是校園全體師生和行政人員,內容為推廣校園心理衛生的活動,建構友善的校園環境;介入性輔導則是個體性的,學生能到校園的輔導單位,與專業輔導人員進行個別或團體的諮商;處遇性輔導則是在介入性輔導無法有效協助個案時,結合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精神醫療等各種項目,針對緊急個案的輔導方式。
現行於大學的三級輔導。(圖片來源/施宇蓁重製)資料來源:大專校院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雖然常以金字塔型歸類三級輔導的負責範疇,但是國立交通大學諮商中心的個案管理師林鈺傑表示,在實務上二級和三級輔導的個案,其實並非使用二分法一刀切,而是須透過許多不同的面向進行評估判斷。
大學中供不應求的輔導人力?
現任臺大學生會會長楊子昂表示,雖然在台大已經聘任了符合規定數目的專任與兼任諮商師,但是每每開放新的晤談預約時段時,總在一小時後就全數排光,供不應求的情況令人震驚,但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台灣大學,而是許多大專院校共同面對的難題,在大學端的輔導人力是否存在著分配上的問題?
推廣對象為全校師生的一級輔導(發展性輔導),在大學中多以講座、工作坊的形式進行,但是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的業務,統一落在大學的心理輔導單位,而許多行政事務,便成了主要負責二級介入性輔導的諮商心理師的業務,造成多餘的負擔,分散掉專業心理輔導人員的資源。推廣心理衛生教育固然是心理輔導單位的重要職責,但是若辦活動的繁雜行政工作,消耗專業人員的人力,想必是得不償失。
交通大學諮商中心每學期會固定舉辦心理衛生系列活動。(圖片來源/Facebook)
而除了由輔導單位執行的全校性活動,普遍施行於大專院校,源自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規範的「導生制度」,也是一級輔導中重要的一環。在教育部於2012年頒布參考原則後,各大專院校開始實施,但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實許多教授在過去的教師教程中,主要接受研究領域的培訓,並沒有接觸過心輔相關的訓練,卻在進入校園後被強加上了導師的職責,使導生制中雖強調希望師長能體察到學生的需要,但是成效卻始終有限。「在中小學的班導師,大多會將輔導學生視作義務與責任,同時分擔掉輔導老師的業務。」林鈺傑說「但是到了大學,教授相對沒有這方面的觀念,也因此造成一級輔導完完全全落在諮商中心頭上的情形。」
被行政工作分散的專輔員人力,以及成效不彰,使一級輔導無法確切落實,導致學生需進一步尋求二級輔導協助的導生制度,都是影響著大學心輔資源供給與需求的重要因素。
亡羊補牢猶未晚
公共電視報導,2019年大專院校學生自殺致死的案件有59起,而2020年截至11月中卻已經有76起。案件突增的悲傷,也引動相關計畫產生。張廖萬堅表示,教育部近期研擬了「強化學生身心健康及安全防護計畫」,規劃精進學生輔導三級機制,並且多開設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的課程,讓學生對輔導諮商或心理健康能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至於現行的1200人配置1位專輔人員的規範,也已經要求教育部研議討論。而在11月的憾事過後,楊子昂談及校方執行了諸多新方案,例如與生命線協會合作,創立24小時服務的專線、調整校園保健中心的身心科門診運作,從原先一個月只開放一名約診增至三名,之後希望能比照其他科別,每週都有固定看診時段。雖是亡羊補牢,但校園輔導資源的問題明顯已受重視。
如果資源都夠了,就沒問題嗎?
除了讓資源分配以及輔導比達到平衡,以及制度上的改變與調整外,欲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委,從大架構上看,實際需要注意的面向還有很多很多。試想,在大學以下的學習中,學生班級的互動相對緊密且師生互動多,並且學生在放學後回到家裡,還有家庭支持;但當學生離鄉背井進入大學後,學系之中的同儕連結,不如過往的班級深刻,教授和學生的關係也相對疏離,過去習慣的情感連結在大學中凋萎,學生勢必會有不安和擔憂。苗栗醫院臨床心理師,同時擔任大學兼任心理師的何春吉說,資源和人力的不足,可以藉由法規修改去導正,但真正需根治的,是學生對心理輔導資源需求過大的問題。他說,鼓勵學生對周遭同儕的關懷,並且相互建立安穩的人際連結,才是最真切的心理健康落實。
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人際連結,才能真切的落實心理健康。(圖片來源/Unsplash)
跌落前的防線,不論是體制上的資源,還是人際的支持系統,就像是一隻隻欲拉住墜落者的手,期盼這些溫暖都能被好好傳遞,讓大學校園內的不安漸漸消散。
記者:施宇蓁 報導
更多精彩報導請見:喀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