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中壢五號倉庫 打造鐵道博物園區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呂宗翰、蔡易勳/桃園市報導】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致力於提供在地藝文工作者,一個發揮的舞台空間,同時,結合在地議題舉辦藝術節,期望將生硬的陳情抗議轉化成藝術形式的軟性訴求。然而,今年卻可能是倉庫的最後一年,因桃園鐵路地下化的緣故,倉庫面臨被拆除的危機,五號倉庫共同發起人杜彥穎期望,能讓倉庫群以歷史建築的文化資產保存,並打造中壢鐵道博物園區,推廣中壢鐵道文化。

從景觀設計到文資保存

中壢這個城市有兩百多年的發展,是傳統的客家庄聚落。日治時期鐵道運輸的發展,奠定了中壢在地方上的重要性,過去不僅為為北台灣的重要米產地,更是南桃園物資聚集的中心,後來由農業轉商業,形塑成為繁榮的客家市街,鐵路及運輸更帶動了中壢的繁榮。

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的共同負責人杜彥穎,大學讀的是景觀設計,研究所鑽研的是室內設計,當時,杜彥穎到中原大學陳其澎老師的研究室工作,雖然念的是室內設計,但是陳老師帶他做了許多人文景觀與文化資產的踏查,因此,讓他了解到文化有許多面向,例如景觀設計是由美感的角度去觀察,而文化資產則是必須理解過去的人文歷史及現況,這些經驗,讓他逐漸走入文化資產的領域。

「我們每次保護的標的物都被拆除,那不如我們自己租一個。」杜彥穎說道,過去,我們做了中壢大時鐘、中壢商工銀行的文化資產保存,但最後都被拆除,所以才想說自己租一個標的物,但起初也不知道這是日治時期的倉庫,是後來去做文史資料的爬梳,才發現在日治時期的土地購買證明,藉此機會,才對這些鐵道倉庫群做了重新盤整與認識。

五號倉庫現為多元的展演空間。                                                                         攝影/蔡易勳

中壢五號倉庫 為藝術家提供舞台

「我們想要找一個具文化資產價值的據點,並證明這樣的地方能在桃園茁壯。」杜彥穎認為,桃園有關文化資產專案的空間都比較小,能做的藝文活動也只有小型的市集或展覽,於是杜彥穎就把這個空間租下來,讓桃園在地具有長才的人能有發揮的舞台。

倉庫的空間提供給在地的學生做畢業展的展出與成果發表的表演,杜彥穎說:「桃園的學生都會到台北華山或松菸作畢業展,那為什麼我們有一堆現成的倉庫,卻不再這邊辦呢?」在地的學生,能夠留在桃園作表演,更能夠找回與地方的連結,光榮鄉里。

今年六月,中原大學景觀設計系就在倉庫舉辦畢業展,這邊雖然不像台北華山有非常舒服的制式化的空間,但這樣反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向心力,因為從環境的整理、規劃與策展都必須自己來,讓學生有另一層面的學習。

而倉庫也提供藝術工作者與劇團表演的空間,倉庫內挑高的梁柱結構與非制式化的空間,沒有明確的舞台區與觀眾席,反而成為藝術家能夠發揮的地方,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的手法將倉庫內複雜且多層次的空間,發揮的淋漓盡致。

像是「慢島劇團」的《雲裡的女人》,敘述桃園龍岡特殊的滇緬文化,演出國共內戰撤退的故事,劇中有許多的跑動環節,例如戰爭時逃難的橋段,就是利用倉庫內的挑高設計與非制式舞台手法的結合,才呈現出具創意特色的作品。

而倉庫每年最大的活動就是「回桃看藝術節」,這個活動主要的目的是為藝文工作者建置一個表演的舞台,而每年活動本身也會有一個訴求與命題,希望將生硬的抗議轉化為用藝術表演方式的軟性訴求。中壢五號倉庫的員工鄭仰峰也說::「每一次辦活動策展的過程中,都是一種學習與新的體驗。」

像是第二屆的「回桃看藝術節」,主要的訴求為抗議政府將具文化資產潛力的「中壢大時鐘」拆除改建,當年,杜彥穎找了三、四十組的藝文工作者到「中壢大時鐘」這個具歷史的中壢第一市場內,做各式各樣的表演,有人訴說老店家的故事,也有人講述建築物的歷史,一方面能發聲,並讓民眾了解議題,另一方面也讓藝術家有表演的機會。

倉庫本身的空間也會舉辦一些中壢倉庫群的常設展覽,向民眾介紹中壢的過去歷史與發展過程,同時,販賣簡單的在地文創小物,也會舉辦文化資產或地方創生的研討會。到倉庫參觀的裴小姐說:「我覺得這個地方很不錯,能夠串連中壢的歷史痕跡,保留過去的記憶。」

倉庫內有販售藝術家自行設計的文創小品。                                                        攝影/蔡易勳

文資保留 讓倉庫群成為歷史建築

因為桃園鐵路地下化的緣故,中壢五號倉庫可能會面臨被拆除的危機,目前的都市規劃書指出,中壢的鐵道倉庫群是一棟都未被保留,但現今仍處於紙上作業階段,杜彥穎認為,還是有轉圜空間的,這當中唯一的辦法是,將倉庫群劃入文化資產法的歷史建築作保存,只要成為歷史建築,一切的土地開發與都市計劃都必須遵照文資法進行。

今年八月,倉庫被文化局宣告為列冊追蹤,但列冊追蹤的效力只有半年,半年後,會再做文資會勘評估是否能成為歷史建築,這半年期間倉庫與市政府和鐵路局進行溝通與陳情抗議,想辦法創造出對互相能夠是三贏的局面。在這段期間,倉庫也舉辦許多關於文資保存的論壇「中壢學」,透過徵稿與學者文獻探討的方式,積極找出能證明倉庫為歷史建築的新事證。

同時,也透過與多所桃園大學合作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來進行媒體曝光與在地倡議發聲。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是在促使大學成為地方永續發展協力者,透過「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讓大學能更了解地方發展脈絡,理解地方問題,提出可能創新解決對策,讓大學發揮其社會正向影響力。像是中原大學設計學院的「石門大圳沿線故事」計畫,就是透過訴說石門大圳沿線的在地故事,而石門大圳流經的重要據點就是在中壢,學生們會定期拜訪五號倉庫,進行文史資料探究,用故事與在地歷史建築結合,創造文化資產的價值。

倉庫既使年代久遠仍能盡量保持原始的樣貌。                                                    攝影/蔡易勳

保留倉庫 打造鐵道博物園區

未來,杜彥穎期望能將鐵道倉庫群文化資產保留後,與中壢票務中心打造成鐵道博物園區,中壢票務中心是全台唯一的票務中心,全台灣的鐵路實體票券都是在此印刷生產的,杜彥穎說:「未來,實體票可能會消失,被電子票券取代,但票務中心的記憶不會。」

中壢的鐵道倉庫群在全台灣的鐵道倉庫中,數量還算蠻多的,這也代表著中壢在文化資產上,有這樣的潛力去發展鐵道文化,杜彥穎表示,期望每個倉庫都能有不同的用途與特色,可能有的是做文化教育推廣的場域,有的是推廣桃園的在地文化,希望將它打造成文化休閒與文資保存的場域。

五號倉庫發展歷史。                                                                                               製圖/蔡易勳

採訪側記

中壢,是我長大的地方,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們桃園人總會自嘲桃園是「文化沙漠」,但在採訪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原來中壢有一群年輕人,一直在為中壢的地方創生和藝術文化努力,就像杜彥穎說:「中壢其實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只是我們挖掘的不夠深。」感謝每個努力讓家鄉變得更好的人。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575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76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6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9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130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保留中壢五號倉庫 打造鐵道博物園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