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民參與記錄路死 改善路殺護生態

2020/12/22 10:23
2,879次瀏覽 ・ 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每逢秋冬季節,生活於淺山地帶的蛇便會爬行至吸滿太陽能的柏油路上,利用溫暖的冬陽暖活身子,突然之間,一輛車呼嘯而過,殘留下的只剩一具慘不忍睹的屍體。這種動物在人為交通建設上遭車輛撞死或輾斃的現象稱為路殺。

路殺社社長林德恩認為,路殺雖然看起來像是單一個體的死亡,但是當量累積到很大,或是在很短的時間造成大量的死亡的時候,其實對生物族群的生存會造成一個威脅,簡單來講就是會造成生物的滅絕,特別是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例如石虎、黑熊、老鷹,因為他們族群量就不大,再加上他們的生活史比較長,生殖的量也比較有限,當路殺量達到超過族群量的百分之二十時,這些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就很容易滅絕。

 

全民關注路死 建構社群網絡

台灣每年約有三千萬隻動物因路殺而曝屍於馬路上,相較於路殺觀念發達的歐美國家,在台灣,遭路殺者多為蛇、蜥蜴、螃蟹等小型動物,民眾也就更難去理解路殺對於整體生態所造成的種種危害。而結合科學研究、社群交流、公民參與性質的路殺社便為了改善此問題而成立。

路殺社社長林德恩表示:「路殺社就是一個公民參與科學記錄的一個事件,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大量、快速、大範圍的去收集到許多科學資訊,因為有了臉書出現讓我們很容易透過臉書的連結方式找到會去關注到這個議題、去注意到這個現象,願意把資料回報給我們的人,我們是 2011年 8月12日創建了這樣一個臉書社團,然後透過社團的方式,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

 

民眾蒐集資訊 記錄輪下亡魂

路殺社善用自身社群交流與公民參與性質,透過民眾拍攝與上傳照片、收集再寄送的方式回報路死案件,由路殺社做系統性的記錄與資料統計,彙整動物類別、發生地區以及死因,再將具研究價值的動物屍體收回研究室,進行物種鑑定與疾病研究,最後再製成具有科學用途的標本。

路殺社社長林德恩提到:「 有一位參與者從開始加入之後就一直非常積極地在參與,跑到各個離島去做了很多記錄,但讓我們最驚訝的是,一般我們看到大量死亡的時候,通常只拍一張照片,然後寫這張照片裡面有五十隻或一百隻動物,他不是,他就真的拍一百張,有幾隻他就拍幾張,然後就這樣子一張一張的拍,一筆一筆的上傳,非常的有耐心,真的讓我們非常的佩服。我們的記錄裡面單他一個人的資料就已經上傳超過一萬筆,這是目前資料最多的一位。」

 

分析路殺熱點 設置改善措施

近十年來,路殺社透過向民眾收集回來的資料研究台灣路殺熱點,並於各個熱點建立起生態廊道、警示路標、防護網等改善路殺措施,2019年時,更與公路總局、中興大學,以及人工智慧公司合作,建構出一套路殺預警系統。

路殺社社長林德恩表示,在苗栗台三線上143K的石虎路殺熱點,是石虎、鼬獾、跟白鼻心這三個哺乳類的容易路殺路段,路殺社透過合作的方式,在該路段建構一個路殺預警系統,透過科技的輔助,偵測什麼時候有車子要進入路殺熱點,當車進入到熱點時,如果 AI辨識出石虎、鼬獾跟白鼻心等標地物種靠近馬路,系統就會自動啟動超音波跟強光,讓石虎暫時嚇到不動,或是往回跑。這套系統在去年 2019年 的5月上路做測試,該路殺熱點再也沒有發生過任何一件石虎、鼬獾或白鼻心的路殺。

自 2011年成立以後,路殺社已從一個 FB社團晉升為專業生態保育組織,所記錄的路死案件超過十七萬筆,雖然改善路死與建構生態友善道路是路殺社的主要目標,但它們也希望能藉由民眾的實質參與而推廣環境教育,並且透過路死議題,逐步將生態保育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淡江新聞 謝忠岳 林倩妮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 : 淡江新聞

集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