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老樹 – 古亭庄尋跡
古廟 老樹–古亭庄尋跡
古亭地處於傳統與現代交融,古樸與繁華的中正區南部,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與生活記憶的地方。當時光逐漸流逝,耆老凋零,產業變遷,都市更新,這些過往的痕跡,逐漸被人遺忘之際,讓我們跟隨著資深文史工作者吳智慶老師的腳步,一起來探索、紀錄傳說中古亭庄的古廟與老樹。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假如要辦這樣一個或是要認識古亭庄,就要從「古亭」開始講,捷運坐到這地方來談「古亭庄」,等一下我們進去就開始,那個同安街…。
指導老師 林厚亦老師的叮嚀
剛剛老師講的東西,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引言跟開頭,各位記得剛老師講的所有故事,都可以串聯成架構…。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台北的發展,從艋舺開始。後來呢,往東開發。在清乾隆年間,郭錫瑠看到新店那邊的水利很好,所以開了一些瑠公圳,從台北延伸到新店,中途也造就了地方的一些發展,包括景美的發展。當時要去景美、新店的道路,其中的一條就這一條。這就是古亭庄的舊道,舊道裡面我們看看,現在叫做晉江街,小小的,但是很有古味…
循著舊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兩、三百年的大榕樹。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地方的信仰,也在口岸這邊形成所謂的聚集。古亭庄的中心點,就是以它為主。由安溪,福建泉州安溪渡海過來以後,慢慢在這邊成為一個最大族群。
古亭庄的長慶廟後面這一棵大榕樹,它年代應該有兩、三百年以上。早期我們這邊有一個傳說,用樹來做為一個地標,做為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一個點。聽說他們有講,早期是在樹上綁一個鼓,請一位壯丁在上面,當他制高點看到遠遠的,不管是狼煙形的或是在現在所謂的公館山那邊有聽到鼓聲,或狼煙的時候,這邊也會跟著敲鑼打鼓。所以說這個地方後來成為這樣的名字,就是「鼓亭」,古亭庄的由來。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鼓亭莊舊址碑】「鼓亭莊」不是古時候的「古」了,就「鼓亭」了。這就是崁頂,下面是崁腳。這個是河水沖刷的遺跡,形成為一個坡坎,這邊高、這邊低…
長慶廟的建築藝術與傳統工藝
彩繪磁磚
福佑門
剪黏
民間故事交趾陶
正殿主祀福德正神
左次間供奉關聖帝君
右次間供奉天上聖母
拜亭左側設置太歲星君
右側設置五營兵馬司神將
長慶廟前Y字路口,還保留著日據時代平房的【野草居酒屋】與廟旁邊西式的教堂【台北聖道堂】,我們可以看見歷史的堆疊,混合成一個特殊的景象。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周家的祖廟、祖厝,家廟在這個地方。他們以前有種了一棵樹,這棵樹在巷子裡面,我們去尋寶,走!
文史工作者 吳智慶老師
樹神,樹佑,大樹公神,事實上就是拜這棵樹的,他在樹下給它立一個祠,來拜這一顆大的榕樹,現在榕樹的樹幹在後院裏面…
古亭為城南重要的核心地帶,而台北城的開發史中,客家人在古亭庄佔有重要的地位。(客家人剛到台北打天下時,因為貧困,只能在台北城的邊陲打拼,成為台北客的新故鄉。)初期選擇南昌街一帶聚集,是因為這裡是永和、景美、新店交通出入的地方,做生意方便。所以古亭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長慶廟,就成為當時「南昌街」客家族群精神的支柱與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我們透過鏡頭,用影像來記錄這塊土地的過往,讓歷史鮮明呈現在居民的記憶裡,而不再是只有冰冷冷的文字。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明華 中正區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