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走進角落,拍出屏東百工百業故事洪流

2020/12/16 11:00
2,393次瀏覽 ・ 18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馬卡道文化-林玉美女士》 作者/梁鈞評

 林玉美女士

    1964年,出生於屏東內埔鄉。

   「原來,我的家鄉,有著平埔族的文化。連我身上,也流著平埔族的血液呢!」林女士說道。 

    林玉美女士平時工作是替學生們解決生活上的疑難雜症,是位人人喜愛的房東太太,畢業許久的學生到現在都還會回來相聚呢!但在看似日常的工作底下,卻藏著一顆對歷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心,於是2013年她決定報考屏東科技大學的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也順利地錄取。

    有天,當她在思考論文題目時,認為自己應該找尋,被多數人淡忘的文化與歷史,最後選定自己的家鄉,內埔。

    內埔,現在主要是客家人的聚落,但在查詢文獻時,才了解過去的內埔,稱內埔庄(為1920年~1945年間的行政區域,轄屬高雄州潮州郡),大多住著平埔族人。在日本人來臺灣之前,對於平埔族是沒有加以分類,直到1900年,伊能嘉矩寫《臺灣蕃人事情》一書才將平埔族分類,而主要分布在屏東的平埔族是-馬卡道族。

    在追逐歷史的路上,面臨相當多的困難,因為當時平埔族的社會地位是低於閩南及客家人,常常被「青番、熟番」等名詞來稱呼,有貶低的含意,使得馬卡道族人更加牴觸自己的文化,也隨著日後漢化、通婚等許多政策下,逐漸忘記原本的身份,相對地所留下來的歷史資訊也少之又少。

    林玉美女士說:「如果沒有我繼續下去,又會有誰要做呢?」

    面對資料匱乏的難題,她決定申請計畫來辦活動,一場關於馬卡道族的文  化祭典。馬卡道文化,每年都有祭祀祖靈的活動,有著傳統習俗的前導,邀請當地泰安國小的小孩、家長、老師,和不同縣市的平埔族人一同參與,擴大祭典,且加入泰安國小的森巴舞蹈和樂隊,同時利用圖文展示空間,推廣平埔族的歷史文化,藉由對文化的認同感,直到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到戶政事務所,查詢自己家族的種族欄、熟註記底下是否記錄「熟」字,如果有註記,就代表自己的祖先是平埔族人。

    手裡編著埔姜枝葉的她,繼續訴說她手裡編織的,是馬卡道族的生活小妙招,埔姜枝葉的味道能夠驅趕蚊蟲,早期外出打獵、農耕工作時,會將埔姜枝葉編織成環狀,帶在頭上,除了防蚊,還能達到遮蔭的效果。

    闡述的同時,正播著一段馬卡道族的傳統歌謠,內文是說:「外出工作的人啊!很辛苦,會感到口渴,但是一想到工作結束回到家,就能喝到好喝的小米酒,心裡就會很滿足、很快樂了。」

    至今活動第四年了,她說:「謝謝很多人的幫助,也很開心當地對於馬卡道族的認同也越來越高,也有許多歷史工作者願意前來了解。」難掩笑容的她,也期盼著未來有年輕人的加入,文化才能真正延續下去。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