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類「岐」遇展現工藝風華 傳統技藝薪火盼傳承
【記者 邱馨儀、李令祥/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甲區西岐里民活動中心在10月19日舉辦「藺類岐遇工藝展」,24日舉行開幕,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觀賞,展示區展示著藺草編織而成的草帽、包包和坐墊,以及充滿創意的藝術品,讓人目不轉睛,這些工藝品出自於不同工藝師之手,整個展區也彌漫著淡淡的藺草香,當地居民表示:這是大甲本土原生的大甲藺經過曝曬後才會有的特殊氣味。
老工藝師邱周秀梅向我們展示自己收藏已經失傳的編圖,這些編圖來自於她的母親,她說:「一幅圖代表一種編法,這些圖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多虧藺草強韌的特性,能讓她保留至今。」
傳統的藺草編織工藝在苑裡及大甲一帶頗富名氣,而位於兩區交界的西岐社區,早期藺編活動在該地十分興盛, 然而隨著時代演進,進口的編織品比起本土藺草織品相對便宜,加上年輕人普遍不願從事這項高成本,低產能的傳統產業,導致這項傳統工藝逐漸沒落。工藝師李金城表示:從事藺編產業不能賺錢,這是年輕人不願加入的主因。
為了推動在地特色,西岐社區於104年辦理藺草研習及推廣活動,當時,社區內並沒有人種植藺草,於是里長羅永宗慷慨地提供自己的二分農地給予社區發展協會種植,稱這些里民為達人,他表示,社區的達人們想要推動藺草活動,很高興自己都能盡一份心力。
除此之外,社區發展協會也在西岐國小開設編織課程,希望藉這群年輕學子的好奇心與活動力,傳承這項傳統工藝的薪火。工藝展現場,這些小小師傅們不吝嗇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強調這些作品都是出於自己對於藺編的喜愛。
大甲百齡扶輪社主委周素蘭,也是在西岐授課的藺編老師,她表示,傳統編法必須加入新的元素,擺脫傳統編織框架才能拉進年輕人的距離,像是利用藺草切割後丟棄的草褲,編製成漂亮的胸花,為傳統藺編在視覺上增添優雅,不僅可以吸引喜歡手做的年輕人,還能讓藺編藝品更具觀賞性。
在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創作者的合作下,促成了這次的工藝展,里長笑著說:「明年希望能辦成更大的活動,讓更多的人重視藺編的文化之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