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千里迢迢印度行 資助人體會生命轉變的巨大迴響 陪伴弱勢兒童一起成長

2020/12/08 17:51
1,910次瀏覽 ・ 2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若有一天,有機會幫助身處於脆弱地區的孩子獲得第一口乾淨的水,讓他們不再因髒水而生病,甚至錯失讀書機會;若有機會培育弱勢家庭第一份生計能力,讓他們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翻轉未來,心中將會多麼快樂。

 這些可能性的發生,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的幫助,將有機會實現。「資助兒童計畫」透過資助人與受助童一對一長期陪伴關懷,以及在地世界展望會工作人員的服務,讓弱勢兒童獲得乾淨的水、接受教育、補充營養、明白自身權利,更因著遠方資助人的關愛與付出,孩子更擁有了被愛、被支持的感受。

 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資助人楊永苓,談到她第一次參與資助兒童計畫,資助一位印度女孩的體會:「第一次收到她的照片,看見她哭鬧的神情,想說可能孩子不愛照相吧。」但在長達9年的資助旅程中,楊永苓一路看見孩子成長,甚至在2018年時她參與印度關懷行,千里迢迢飛到印度和孩子相見。讓她深覺這趟資助旅程,不只改變貧困孩子的生命,更帶給她的許多啟發和轉變,彼此影響、一起成長。

資助人不只是站在付出的角色 亦獲得力量改變對自我人生的態度

2011年成為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人的楊永苓,其實早在小學時就曾透過「愛的麵包」小額捐款行動認識世界展望會。當時的她為達到捐款目標而努力存下零用錢,並捐出人生中第一次的捐款。因當時的這段機緣,讓她在成年獨立後就加入資助兒童計畫,成為一名印度3歲女童的資助人。

在這趟截至目前為止9年的資助旅程,楊永苓一路上看見孩子的感謝信從需要別人代筆,到可以自己手寫英文;看見她從幼年成長到少女的模樣;也看見她兒時在媽媽身上哭鬧到開始會自信地微笑。在這段由愛與支持串聯的關係中,楊永苓感慨地說:「其實在這段資助旅程中,不只是孩童的生命得到轉變,我覺得我也改變很多!」尤其當她兩年前與台灣世界展望會舉辦的印度關懷行,與生命中的第一位受助女童見面後,更是影響她甚多。她分享道:「其實在相見前,因僅是透過彼此的信件和照片來了解彼此,當時的我沒有感受到這份跨越距離與時差的連結有多特別,只是盡力幫助一個人。但是在到達當地後,當群眾熱烈奔騰的對你微笑、觸碰你的手,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我的一點點幫助,可以對他們生活有巨大的改善,以至於他們有這麼大的迴響。」回來後的楊永苓,為想把這份愛與感動分享給大家,不僅寫文章分享在網路上,甚至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讓朋友以「捐款代替送禮物」的方式,邀請大家發揮愛心捐款給印度脆弱地區。楊永苓還說,當她人生遭遇低潮時,也總會想起遠方孩子的笑容鼓勵自己,並學習用正向思考面對生命的大小事。

在這段尚未結束的資助旅程當中,楊永苓體悟我們能做的太少,也不可能一人去執行所有事情,甚至世界不會因為所有人的努力而完全沒有苦難。可是她依然不斷自我反思還能做些甚麼:「其實我內心最大的轉變就是,從一開始『我願意做甚麼』變成『我還能做甚麼』。我就是盡可能做能力範圍內的事,去影響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甚至讓弱勢孩子們感受世界上還有更多的關愛。所以我不專注在馬上看見成果,而是更在意馬上行動,只要是可以做的,我就會去做,」她說。

如今,楊永苓除了持續資助印度女童,亦同時支持衣索比亞、瓜地馬拉和柬埔寨的孩子,期間也曾見證過一名宏都拉斯的孩子自立。另外,她亦投入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志工服務,在課輔班陪伴台灣弱勢孩童學習與成長。而在這動盪的2020年之末,楊永苓想送給曾有一面之緣的印度女孩鼓勵的話:「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生活,要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好的事情正在發生,而妳也有機會成為那好的一部份。雖然生活總圍繞在柴米油鹽的基本問題上,但是只要妳願意,妳想做甚麼都是有機會,並努力的去嘗試。而當妳有機會的時候,我也希望妳可以去幫助別人,讓好的事情繼續延續下去。」

照片

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人楊永苓小姐於2011年開始加入「資助兒童計畫」,一路陪伴來自印度的女孩成長至今。(照片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邀請您加入資助兒童計畫 和弱勢兒童共創美好的「第一次」

在世界步入混亂的後疫情時代下,許多身處最脆弱地區的孩子們面臨更大的生存艱難。為終止不斷地發生在弱勢孩童身上的貧窮循環,世界展望會邀請社會大眾加入資助兒童計畫,和弱勢兒童共創許多美好的「第一次」經驗,體會「A World of Firsts第一次,看見世界的希望」的感受。讓無論是資助端或受助端,因著愛拉近彼此距離,在混亂的時代中仍能擁有對未來的盼望。

更多瞭解資助兒童計畫,請至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www.worldvision.org.tw
捐款請利用郵政劃撥帳號:01022760/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請註明:資助兒童計畫),或利用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www.worldvision.org.tw線上捐款
相關資訊請洽愛心專線:02-2175-1995,或洽詢電子信箱:pr@worldvision.org.tw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