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年代的奢侈幸福──發現都市之森生態講座

文字-A A +A

  一個繁忙成熟的都市,市中心有可能保留一片翠綠的雜木林嗎?

  台灣各新舊城市的都市計畫從來就沒有這種「浪費土地」的思維,只有在新市鎮的開發中才可能發生。林口正是這樣一個地方,新市鎮自整地到現在至少超過三十年,長久以來卻仍保持著一種「未來都市」的開發中狀態。而林口紅土地上的雜木林,則像是片青潤璞玉綴在迤邐的朱丹布幔上,晴空下恬靜地發光。 

  

次生林位於林口高中旁,面積達五公頃,海拔高度約為250公尺,目前是國有財產局管理的國宅用地。土地的四周雖然臨接道路及學校,但東南方還連接整個林口特定區的保護區,是一片極有生態的觀察園地,看似尋常的林口雜木林,其實蘊藏著豐富的生態環境可供觀察。

 

市鎮初開發三十年後→今日雜木林

   這樣的未開發土地,有些人是嗤之以鼻的,不少人以為裡頭應該只有「野草」與「野花」兩種植物。其實不然,經過卅年的時光修補,此片荒地歷經演替,已成長為種類愈漸豐富的雜木森林,再現林口鄉民的兒時夢憶。或許「雜木」對某些人來說是鄙棄語,是「沒用」的同義辭;但是,它也有另一個正面的意思,就是種類多。不信嗎?陳信甫老師從去年底開始調查林口雜木林,目前已記錄植物有50110種之多,包括濱薺、白匏子台灣光臘樹、阿拉伯婆婆納、相思樹、裡白忍冬、塔花、山黃梔、菝?、台灣山桂花、樟樹、紅楠青苧麻和黃腹鹿子蛾、白痣珈蟌、鳳蝶、雨蛙等。 當然,也有危險的外來種......

  

     如果我們從現在一起來守護,未來林相一定會更豐富,成為林口都市生活中「認識原生植物~初階一百種」的便利好地方。林口社大4/15起的「發現林口都市之森:雜木林生態之美」系列講座為此特別禮聘專家名師,帶領大家認識都市中的綠寶石,這樣豐美的自然野地,完全不勞我們花費金錢購買樹苗,更無需浪費寶貴的水資源來澆灌──套句廣告詞,「天然的尚好」!林口國中師生也利用雜木林為生物研究基地,多年來成果豐碩,獲獎不斷!社大鍾兆晉老師亦將於講座與大家分享這份榮耀與喜悅,相信能反轉大家看待雜木林的眼光。  

 

  先進之國如英、美、北歐,都市計畫領域的專家學者在近廿年來已陸續在各大都市採取變更都市計畫,或於新增都市計畫地區將野生動物的都市棲息地劃為專區,以符合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呼聲,並希望近在咫尺的自然經驗,能豐富下一代的生活,挽救與自然的疏離而造成地球環境問題。因此,鄉公所乃至縣政府如對待雜木林,勢必也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想像一下,當下一代茁壯時,未來廿年,雜木林的情景如何搖曳繁茂?五十年後又將如何繽紛迷人?一片雜木林做為林口未來都市的傳市之寶,將是一件極為稀罕的都市新價值:我們不僅只關注人類自己,還擴及萬物,是正港的生態城市!    

 杜虹花

  「發現都市之森:雜木林生態之美」系列講座本週四(4/15)晚上7:00精采登場!邀請名師鐘兆晉、陳信甫、張永仁、孔憲法等專家主講,可單堂報名,全程參與還可退還保證金喔!報名請洽林口社大(林口高中內),或電2600-8655    老師特別開設「發現都市之森:雜木林生態之美」部落格:http://www.lcc.org.tw/blog/blog/151

介紹雜木林超級豐富又不為人知的動植物,照片清晰珍貴,解說生動有趣,非常歡迎大家上網參觀。誠摯邀請大家週四晚間前來參加講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7.03

林口社大

加入時間: 2007.07.03
9則報導
5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7:44

曲徑尋幽-田園之樂

2009-01-13
瀏覽:
4,373
推:
2
回應:
3
6:15

街友 皆友

2009-01-03
瀏覽:
4,870
推:
4
回應:
0
6:42

林口新市鎮後花園-興福社區

2008-12-30
瀏覽:
8,287
推:
0
回應:
1
7:38

林口社大-觀點紀錄班-多采的蓓麗

2008-10-03
瀏覽:
4,221
推:
1
回應:
1
5:48

林口社大-觀點紀錄班 愈美人生

2008-09-23
瀏覽:
3,793
推:
3
回應:
1

第二屆林口盃自由車錦標賽~記實之2

2007-08-10
瀏覽:
4,185
推:
0
回應:
0

第二屆林口盃自由車錦標賽~鐵騎追風行

2007-08-10
瀏覽:
3,774
推:
0
回應:
0

簡約年代的奢侈幸福──發現都市之森生態講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