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劇場—擴增實境打造現代桃花源
小標1
桃園—桃花源 古代烏托邦新詮釋
桃園科技藝術節在今年首度加入表演藝術,其中獲得銀獎作品的《沉境桃花源》於桃園展演中心演出。
結合AR擴增實境,以桃花源記作為發想重新詮釋,述說如果時間拉到一千六百年後的現代,故事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民眾 賀開泉
滿少看到這樣子的一個形式,就是我覺得有點像是,電影式互動的感覺。
民眾 段彥希
技術方面很特別的是,就是因為現在很多藝術都是講跨領域嘛,這齣就是有跨到很多,跨到科技的啊,跨到影視的話AR的啊,投影的啊,利用很多的技術。
小標2
即時轉播投影 帶出作品中心思想
作品團隊嘗試在劇場呈現電影效果,利用白紗幕投射演出影像,讓觀眾選擇要觀看投影或是白紗幕後演員的演出,
進而帶出導演不斷強調的主軸,當我們同時面對真相與影像,會選擇相信哪一方。
導演 吳宥霖
一邊給你看幕前發生了什麼事,同時也會給你們看幕後實際上的操作到底是怎樣,如果真相就在這影像也在這你會選擇看哪一個,
然後我們戲的特殊設計就是在我們把影像放在前面,也就是讓觀眾對真相這件事情的模糊感更重。
小標3
科技結合表演藝術 舞台裝置藏巧思
沉靜桃花源為導演沉境系列作品中的第三部,三部作品舞台設計皆與科技結合,
此次也不例外。除了AR擴增實境外,舞台裝置、演員妝髮、戲服與現場伴奏也與燈光結合,感應式燈條的光線將隨著演員呼吸、音樂強弱的流動而產生明暗閃爍的效果。
導演 吳宥霖
服裝化妝,而且加上我們這次都有攝影機去拍攝,那些東西都要做再更精緻一點,
因為平常舞台劇其實距離很遠,你其實畫得一臉黑也沒關係,但這一次我們就必須畫得非常細,音樂這一次我們走LIVE,一個人他完成一整齣戲的交響樂的伴奏。
小標4
冰冷中保留溫度 人與科技的距離
現代科技的進步,使人們間的距離看似越來越近,實則越來越遠。
許多時候人們寧可相信3C產品傳遞出的訊息,而不親自尋找答案。如何在與科技共處的同時不失去身為人的溫度,是我們走出戲院後,需要持續思考的議題。
華岡新聞 涂琇閔 簡志芳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