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護衛艦(FFM)「熊野艦」(くまの)今命名及下水,未來預計打造22艘。(圖片翻攝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護衛艦(FFM)「熊野艦」(くまの)今命名及下水,未來預計打造22艘。(圖片翻攝日本海自Instagram)
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護衛艦(FFM)「熊野艦」(くまの)今命名與下水,未來預計打造22艘。(圖片翻攝防衛省海上自衛隊Facebook)
為強化日本在日本海、東海的海上監視能力,提升海上自衛隊船艦對空、對艦、對潛及掃雷作戰能力,今(19)日,日本防衛省在日本岡山縣玉野市的三井E&S造船(株)玉野艦船工場舉行3,900噸級多功能護衛艦(FFM)二號艦命名及下水典禮,這也是玉野艦船工場繼同年1月15日,日海自響級(ひびき型)音響測定艦三號艦「安藝」(あき,AOS-5507)下水之後,該廠再度舉行海自船艦的下水儀式。
據瞭解,第二艘多功能護衛艦命名「熊野」(くまの,舷號:2),艦名取自於流經奈良縣、和歌山縣及三重縣的新宮川水系的主流「熊野川」(原稱新宮川),經海自內部募集甄選後,由防衛大臣岸信夫決定命名。
熊野艦(FFM-2)標準排水量約3,900噸,全長133公尺,全寬16.3公尺,型深9公尺,吃水4.7公尺,航速約30節,該艦在設計時即考慮日本面臨少子化問題,海自人員不足,未來新式多功能護衛艦必須大量採用自動化來減少艦上人力,包括該艦配置的無人水面載具(USV)及水下無人載具(UUV),故乘員僅約90名。
雖然艦上乘員不多,且噸位僅3,900噸,但「熊」艦的戰力不容小覷,據海自指出,該艦配置Mk-45 5吋(127mm)艦砲1座、遙控武器系統(RWS)2座、Mk-41 八聯裝艦載垂直發射系統(VLS)2座、RIM-116滾體飛彈(Sea RAM,又譯海公羊飛彈)1座、17式四聯裝反艦飛彈(SSM-2)2座及HOS-303魚雷發射器(324mm)2座,同時艦上搭載SH-60K反潛直昇機1架、無人水面載具1艘、水下無人載具(OZZ-5)1具,以及簡易型布雷裝置1具,可進行空防(包括打擊水面艦及岸轟支援)、攻擊進行偵查、導引的無人機、打擊來襲的戰機及攔截反艦飛彈、攻艦、反潛、掃雷與布雷。
多功能護衛艦建造合約由三菱重工為主承包商,三井重工為次承包商,三菱重工的長崎造船所負責一號艦(試俥時,渦輪發動機發生意外,故尚未舉行命名及下水典禮),三井重工的玉野艦船工場則負責二號艦。依據防衛省在令和元年(2019年)8月發表,平成30年(2018年)12月18日所制定的10年《防衛計畫大綱》(大綱)與5年《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中期防)提到,海自的護衛艦群為32艘,掃雷艦群12艘,但由於海自的掃雷艦艇會逐次減少12艘,因此由掃雷技術的多功能護衛艦來取代,從2019年到2023年會建造10艘多功能護衛艦,最後在2024年到2028年完成12艘,合計是22艘;當大綱完成後,海自的護衛艦總數會達到54艘的規模,而潛艦也會增加到22艘。
據不願具名的宜蘭李姓軍事迷指出,未來,海自水上艦艇部隊規畫54艘,但光是多功能護衛艦就佔22艘,比例達到40.74%,這值得留意;在台灣,由於共軍持續派遣海、空軍襲擾台海,像是海軍執行東北偵(紅點)的任務時,時常遭遇共軍1,500噸級的軍艦(056或056A),但我方有時會派遣一級艦出海偵巡,這種情況像是「下駟對上駟」,長期下來,對我方相當不利;即使派遣500噸級的三級艦出海,面對共軍持續以優勢的資源及兵力對台進行消耗戰,對人員、船體的消耗相當大,也會打擊我軍士氣。
這位軍事迷認為,在海軍「大船派」與「小船派」的爭論中,這位軍事迷認為,台灣可以考慮以「中船派」的建軍思維來著手,日本的《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值得台灣參考。
據悉,多功能護衛艦二號艦「熊野艦」下水後將進行艤裝與海試,預計於2022年3月服役。
CJ/李忠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