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巷。救巷
台灣大道141巷, 位於台中市中區, 介於自由路與繼光街的平行巷弄, 靠台灣大道端是知名的“全安堂" 太陽餅博物館, 和"幸發亭本舖" 分處兩側。
141巷靠中山路端是另一知名老屋翻修名店" 第四信用合作社"。
近年來由於地方再生團體推動, 加上台中市政府的老屋翻修相關補助計畫, 讓沉寂幾十年的台中舊市區注入新血, 也帶來年輕人回流與商機, 舊城巷弄亦逐漸吸引商家進駐及遊客駐足, 而台中市政府都發局也提撥預算, 將原本柏油鋪面的舊巷弄改為石板鋪面, 與一旁老建築相呼應, 增添古味與文化氣息。
近兩年因市府都發局原先設定之徒步區最終未能執行, 石板巷弄在車輛出入碾壓下, 產生破裂、路面不平及製造聲響, 令在地住戶不勝其擾, 進而向里長反映, 並透過里長呈報區長, 向市府爭取道路修繕工程。
然而, 在工程告示張貼後, 同為在地店家及居民發現, 修繕施作工法採用瀝青鋪面, 需將原本之石板拋除, 如此作法, 不但違背台中市近年來極力推動舊城發展之政策, 亦恐將好不容易創造出的在地慢活亮點再次埋葬, 因此部分熱心店家及居民, 自主性發起救巷活動, 希望可以把握尚未施工前的機會, 和主管機關及各相關民眾與單位共同商討, 尋找最完善的做法。
短短幾天的時間內, 透過中區市議員黃守達服務處協助, 於11/17 上午10:00, 緊急現場會勘, 與會有許多關心中區發展的店家、民眾、市府都發局、當地店家與里長等, 為此事件產生不少討論與爭論, 彼此各有立場, 也有各自的需求和訴求。
會勘最終做出決議, 暫緩瀝青鋪面施作, 並由都發局將會勘結果帶回市府盡快再做檢討, 是否可保留石板路面, 改善施作工法。
在地受困繞民眾之訴求在於希望路面不要因石板破裂, 造成車輛輾壓發出聲響擾亂安寧, 並非一定需要堅持柏油路面鋪設, 而關心舊城風貌之民眾訴求在於希望市府在舊城區公共建設施作前, 給予更謹慎的考量, 以免一個小閃失而將過去的努力化為未來的嘆息。
會勘過後, 當日下午市府已派員前往現場, 處理巷弄內"人孔蓋" 鬆脫狀況, 當地住戶並表示已大幅改善因車輛通過所造成之噪音問題。
公民記者"湯尼魚" 認為, 這個事件凸顯的不單只是一個巷弄路面鋪設的問題, 而是藉此帶出"公民參與" 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理性對談"是地方發展遇意見分歧時該保持的基本態度,同在一片土地生活,能有共存共榮的體認,才有創造雙贏的機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