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好不老 — 籐寮聚落
籐寮造紙技術 回憶過去光景
一張一張剛成形的手工紙,平鋪於大太陽底下。這個地方就是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的籐寮聚落,曾經是國內傳統造紙產業重鎮。雖然現今手工造紙產業已經沒落,但這樣的技術卻保存到了今天。
籐寮仔快樂學堂導覽員 鐘睿志:「從早期農業社會,日本時代就開始(造紙)了,一直到現在光復之後,慢慢的已經有一兩百年。最以前這一些山上農產品加工的話沒有工廠,所以只能靠一種簡易型的加工廠,造紙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像這一種簡單的造紙工廠的話,幾乎三五戶就成立一個小型的加工廠。最盛行的時候大概有一二十家。」
籐寮造紙耆老 劉良枝:「開始造紙是從我爺爺手中就在造紙了,做到民國差不多四十多年,我們這裡都已經停止(造紙)了,已經停止差不多七十多年的歷史,我今年都已經八十歲了,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已經一直收起來了。」
籐寮仔快樂學堂負責人 袁美馥:「小時候這裡蠻繁榮的,長大後我嫁出去又回來的時候,就想說奇怪這裡怎麼人很少就沒落了,心裡就會想說,以前的繁榮可不可以再跟他找回來。」
青銀交流 世代共融的社區
「籐寮仔快樂學堂」是當地人重要的集會據點,每週五都有許多活動讓老人家參與,也會一起煮飯,一起吃飯。在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的陳毓璟教授帶領下,也會有年輕人的加入。不僅給予陪伴,也一同學習,促進世代共融,達到青銀交流的目標。
當地居民 陳祝卿:「感覺人比較快樂,這麼多人。一個禮拜聚會一次,感覺人比較快樂,不然以前待在家裡感覺比較沒人陪。」
籐寮仔快樂學堂負責人 袁美馥:「因為我是做長照這個區塊。我就想說我們山上長輩,以我所知道的,好像每個人都在家裡讓電視看,你去問那個奶奶,他們在家裡無聊,就是看電視,不然就是直接就躺在椅子上睡覺。我想說這樣子也不是辦法,又看到外面的據點已經都慢慢在成立了,我就想說我們山上可不可以成立這個據點。」
籐寮仔快樂學堂導覽員 鐘睿志:「這一些活動的話無論是靜態的,寫字、繪畫,或者是盆栽的養殖,加上動態的話,就是很適合這一些老人。或是提供給我們這些(人)有生之年難忘的印象。」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 陳毓璟:「我覺得山中一個快樂學堂就會讓我覺得它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然後很開心的地方,然後這裡有很多很開心的長輩,甚至於很開心的社區裡面的居民、小孩,一起來這裡。參加活動,一起學習,大家一起很開心的聚在一起。」
懷舊紙寮印象重現 — 不老亭
籐寮還有一個充滿故事的涼亭,對當地居民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是居民共同努力之下的結晶。
籐寮造紙耆老 劉良枝:「這個不老亭蓋起來就是說,我們老了還不認老,有辦法再去找這些材料,石頭、石輪跟石磐,有辦法去撿回來再把它蓋起來,(工人)算是都平均七十多歲,還有辦法蓋這個涼亭,所以叫做不老亭。」
籐寮仔快樂學堂負責人 袁美馥:「這裡是大家聚集的地方,他們過去就會下來看說,在那裡聊天、泡茶、喝酒都可以,所以不老亭對於村莊來講也是奉獻蠻大的,就是讓他們有個地方坐,不然以前這裡就是只有星期五我們來,其他就沒有人會來這裡,有不老亭在這裡他們就會來這裡坐,來這裡做什麼。」
籐寮聚落 山中的桃花源
籐寮仔快樂學堂導覽員 鐘睿志:「很希望慢慢推廣我們地方的一個特色、一個休閒。」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 陳毓璟:「那我希望我下一步有機會,去把他們的孩子,透過我的活動設計,有機會讓他們回來參與。也希望他們自己的小孩子,他們自己的子孫、孩子,會更多一點可以常常回來,然後可以發現說原來我自己的家鄉原來是這麼漂亮,或著說我阿公阿嬤的地方原來是這麼的好,他們能夠珍惜他們自己所擁有的這塊寶地,這是我對他們的期許。」
在籐寮,一群不服老的長輩聚在一起、共同努力。除了互相陪伴外,也把在地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看到籐寮的美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