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青年改造家,六腳鄉的幕後推手

2020/11/02 20:00
2,431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青年改造家 與社區共處

社區改造者黃冠雅從六年前來到這片土地後,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六腳鄉,他就住在六腳鄉的工廠村中,裡頭人口七十多人,除了他是三十幾歲外,再往下就是五六十歲。而在這個嘉義最老的鄉鎮,可以看到一個年輕人在這裡打拚生活,跟這個鄉鎮似乎特別格格不入。黃冠雅除了透過規劃活動、與農會結合安排好食作的課程來進行社區營造,他也會替居民打理日常生活,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一點一滴凝聚社區間人與人的情感,藉由這些活動的舉辦,改變著這個村落。

青年改造家 黃冠雅:「我們現在都是以課程為主,我們這個團隊叫好食作,就是玩好吃的東西,然後做好玩的事情。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的課程,結合社區的課程,然後進去跟老人家互動。那我們都盡量找一些比較沒有資源的社區進去,用我們微薄的力量,然後就去那個社區帶領老人家認識,其實他們原來的社區是很好玩的。因為有很多老人家在他們自己的社區,都會覺得說這邊到底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可是我們就是希望我們能夠進到那個社區之後,跟這個社區的老人家,就是一起互動之後,帶著他們發現其實這裡,對我們年輕人或是對外面的人來講,是很有趣的。」

 

六腳鄉的社區營造 改變開始

而嘉義縣六腳鄉是嘉義縣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鄉鎮,因為都市化而導致的青壯年人口流失,使得六腳鄉從日治時代蓬勃發展的村莊轉變到現在已經沒落。既沒有工作機會、也沒有熱門的觀光景點,現今的六腳鄉似乎難以恢復舊時樣貌。因此,六腳鄉希望透過社區營造,讓沒落鄉鎮能夠發展不一樣的風貌。

青年改造家 黃冠雅:「我覺得我對地方的改變比較少,可是我對大家、大家對我(有改變),就是大家會開始去期待有課程,然後有很多的人也會開始變得比較開朗跟不會這麼害羞。因為以前農業社會的人都會比較害羞的,那我們帶入課程之後,老人家們會因為我們上的課程是很正向的,會教他們認識這個地方、然後認識他們自己的身體,甚至了解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然後他們就會慢慢的、越來越開朗。那我不敢說對地方有任何幫助,可是我覺得對每一個在這裡生活的人,我覺得是有很正向的協助。」

當地居民 阿美姐:「他(黃冠雅)做人很好,對大家都很好,他在揪活動一下就十幾二十個人來,(黃冠雅)很好。」

青年改造家 黃冠雅:「你現在進來那麼安靜,晚上更安靜,所以其實這邊的人很少,然後大家都會躲在家裡面。因為很多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家,甚至有些老人家他是會因為他身體不舒服,所以他就不願意走出來。那我們就是還好,像你看到剛剛有個阿嬤,她就是拿著拐杖的阿嬤,就是在100號阿嬤(家)裡面,她也是因為她有時候必須要克服這件事情,以前可能在這裡走跳、然後很厲害的角色,可是她可能就中風了、或是她可能年紀大了,她可能就不方便再走出來,因為她會害羞、她會覺得不好意思出來,所以我們就慢慢的,像我們的課程不會設在100號,一定會拉到外面,因為我們希望他們走這條路,希望他們從家裏面走出來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這對他們是一個挑戰,所以每次看到他們來上課我都會很高興,會覺得又一次,他能夠從家裏面走出來,那慢慢地他可以去接受他自己,也可以再融入再次的接到這邊、這個社區裡面的生活,我覺得很重要。」

當地居民 阿美姐:「(黃冠雅)他人很有趣,如果今天辦吃的活動,那麼大家就會一起炒米粉來吃,大家都會高興。」

 

社區營造的酸甜苦辣

社區營造並不是對每位居民來說都熟悉的一個名詞,不論是在事前的溝通上跟活動的安排,都必須進行完整的規劃與溝通,更需要花許多的時間在建立與居民的信任,才能達到良好的成效,對這位青年改造者來說也不例外。當初在進行六腳村的社區營造時,就體會到與居民達到共識是一件需要靠時間來琢磨的事情。

青年改造家 黃冠雅:「我遇到最大的挫折就是社區,例如我們在存德中藥房,跟當時我們有講到的用九柑仔店,其實我們當時的挫折很大。因為剛開始是我們在存德中藥房,過了兩年的時間,然後也經營起來以後,劇組要進來,那當然社區居民覺得好像劇組是比較有潛力的,可以帶動社區的,所以當時候我們只能夠就是摸著鼻子就說好,那既然社區居民都已經決定,這個地方要給劇組使用,那我們就是拱手讓劇組使用。那當時其實我們也可以去吵、可以去鬧,可是其實,就是吵跟鬧最後的結果還是會給劇組使用,那不如我們就是先退到後面。其實我們做退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們自己內心是非常掙扎跟有很難過的時候,甚至我們現在再回到現場看,社區營造的過程跟劇組營造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它現在就會帶入商業,它會帶入更多外面的遊客、會帶入更多的問題。那當然我們就會不希望這些東西發生,可是它已經沒有辦法了,只是當時要做退出這個決定是非常困難的。」

 

勇往直前的堅持與信念

當初決定從事社區營造的冠雅,除了面對社區營造的挫折外,也承受著父母反對的壓力。原本在大都市擁有一份固定工作的他,卻來到六腳鄉從事社區營造,對於他做出如此決定的父母,是無法理解也不支持的。但即便受到家人的質疑,冠雅卻依然選擇這條未知的道路。現在的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一好食作。並在持續的努力下,在這片土地找到了溫暖、歸屬感以及信念。

青年改造家 黃冠雅:「因為我從大學開始就在嘉義念書,我念嘉義大學,所以從大學開始我就念書念到碩博班,然後接下來工作也都在嘉義,當兵也跑來嘉義,所以一眨眼過去十五六年,(父母)他們也管不到了,就頂多電話就是會叮嚀一下:欸那不好啊,然後電話就慢慢拉遠,欸收訊不好。其實他們有很多的建議,可是不一定我們需要去接受,因為他們可能也已經習慣我們在這裡這麼久的時間了。」

 

社區營造情感連結 共榮共存

比起社區營造這個詞,冠雅更認為這是與社區一起生活。透過這些活動,六腳鄉的居民彼此之間以及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社會連繫。而冠雅之所以如此用心投入社區營造,最大的目標是希望六腳鄉未來能夠成為一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也期望年輕以人能夠與老舊社區一起共榮共存,締造美好的社區環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