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歷百年楊梅壢
關於楊梅的開墾史,
清朝乾隆年間先民墾團沿社子溪而上,來到這裡時看見滿山遍野的楊梅樹,
又地勢受社子溪貫穿而形成凹地,客語稱為「壢」因而稱此地為「楊梅壢」。
照片
先民來台開墾,會從原鄉帶著他們的信仰渡海而來,三官大帝是客家族群的重要精神信仰,
因此來楊梅開墾的先民,便帶著三官大帝的香旗,做為精神和心靈的安定力量!
楊梅壢的開墾早先有古達先落腳營盤下、古氏四兄弟在上田及田心子一帶、
鄭大模在水尾及隘口竂發展,鍾氏入墾埔心一帶‘以及後來的諸協和墾團開展楊梅街道,
永寧里的黃家向宵裡社佃首黃燕禮租地開發逐漸發展,從而奠定楊梅壢發展的雛型。
開墾的先民對土地開墾有期待,便立石頭伯公當成信仰,
開墾有成後的先民,捐地為伯公立祠,演變成後來的鍚福宮。
在沒有機器的年代,人力開墾是相當艱難的事,一鋤頭一畚箕,搬開石頭,
生活上相當的克難,歷經百年的辛苦,才有楊梅今日的百甲良田。
照片
感謝二百六十年古氏家族、鍾民先民、萃豐莊、鄭大模家族開墾團的辛勞,
諸協和墾團、霄裡社佃首黃燕禮及諸姓氏開墾先民,
畢路籃縷,胼手胝足,對楊梅的開發貢獻畢生心力,感恩其他開墾先民,陸續進駐楊梅這片福地,
為楊梅的農業及商業建立起發展的規模,始有楊梅今日的榮景,
照片
楊梅交通便利工高發達,有山有水有田園有廟堂,滋養萬物子民,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當要多加珍惜愛護這片先民辛勤開墾的家園,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巨輪中,留住先民的遺跡以為後世緬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