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南」關 國際志工新選擇
http://bigboat.typepad.com/.a/6a00d83451d96d69e20120a96d381d970b-320wi" /> 【記者李畹琪/台北報導】「最大的遠景,是希望青年成長,也能讓台灣在亞洲被看見。」ELIV(Empowering Life through Innovative Volunteerism)創辦人陳聖凱說,台灣人的親切、活力,其他國家卻不知道,期待透過國際志工的交流,能拓展台灣人的視野,也能對當地人有幫助。
ELIV國際志工組織,在二○○九年九月正式創立,並在今年寒假帶領了第一個團隊到越南峴安縣天水村服務。有別於其他教育志工團,陳聖凱希望能夠為當地居民做出更有影響價值的建設。「有時教育的影響,比較短暫。我希望的是做出對當地有長久影響的,例如改善收入。」他表示,這次他們幫助越南居民蓋豬舍,下次希望能夠挖魚池、開闢果園,成為一個彼此環環相扣的生態農場,讓居民們可以自給自足,也可以增加收入。
出發前的兩個禮拜,志工們需要參加行前訓練。一方面建立志工心態,例如國際志工精神和意義、團隊的合作等等;一方面教導他們如何用鋸子、鏟子等工具。行前訓練結束時,志工們要寫一封信給兩個禮拜後的自己,「我想要真誠了解每個生命、夥伴、當地、村名,甚至是動物。我想把自己縮到最小,然後去觀察別人。」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四年級曾彥潔笑著說,「我非常高興自己都做到了!」
「跟一群人一起揮汗過、辛苦過,才會真正的記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二年級鄭守安說,以前參加的營隊,吃的好、住的好,希望自己不要總是在優渥的環境下。她原本以為憑自己的力氣,拿鏟子是一件輕鬆的事,「才鏟沒五下,我就喘得要死!」
除了蓋豬舍之外,志工團對也宣導衛生教育,並且到村落的各個家庭訪問。訪問的第一個家庭,家中有五個小孩,丈夫過世,由女主人撐起這個家。女主人表示:「緣份就是這樣,想比別人幸福也沒辦法。」曾彥潔透過翻譯人員,告訴女主人:「您辛苦了。」女主人起身擁抱他們,她回憶起那個擁抱:「那是溫暖的、有力量的。」
村落的居民,一開始是害羞的,但是單純善良,給予志工團隊們最真誠的微笑。七天的相處,讓他們更了解彼此,在最後一天的營火晚會中,志工和村民手拉著手,鄭守安將手放在胸口上說:「我們不是用言語在交流,而是用感情交流。」
身為帶領者的陳聖凱,在第一批的志工團隊中,看見二十歲初頭年輕人的另外一面。「志工比想像中的成熟、獨立,耐受度也很高,而且樂於付出。」,他笑著表示,因為是到落後的村落服務,有女團員出團前期待九天都不洗澡,曾彥潔插嘴說:「我們對有床感到驚訝。」陳聖凱也學習到了團隊的重要性,他認為,工作人員跟團員的互相了解是組成好團隊的重要因素。
鄭守安曾經羨慕同學都有生涯規劃,自己沒有特別的專長,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參加完了ELIV之後,她想要多去了解世界,認為年輕就是本錢,把握年輕時可以做的事,並且透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別人怎麼樣,那是他們的選擇,我可以有我自己的。」
延伸閱讀:
ELIV官方網站
志工人力銀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