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製材所 百年林業成珍貴文化資產
(公民記者陳信忠/嘉義市專題報導)嘉義製材所在1914年落成,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個官營的製材機構,有「東洋第一製材所」的美名,嘉義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近年進行整修,於2019年6月底開放參觀。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一座在阿里山腳下的百年歷史製材所。
製材所導覽解說員 蔡老師 表示:我們這邊是嘉義製材所,其實這是屬於林鐵處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對面有車庫園區,製材所就是以前從山上砍樹木下來,在這邊將它裁鋸成適合的建材以便利用,所以才叫製材所。
後面這棟100多年歷史了,它就是以前的動力室,從這邊燒木材鋸下來的木屑當燃料,然後發電以供給持續鋸木材,就是循環利用。台灣已經禁止伐木了嘛,看不到那個東西,那我們當志工,就將我們所知道的分享給各位遊客,讓大家知道以前的木頭怎麼變成木材,怎麼乾燥、怎麼利用,這是一種經驗的分享。
透過導覽志工的經驗分享,我們可以知道嘉義製材所以前的作用,除了知道作用之外,更可以深入認識嘉義製材的歷史文化,如今製材所已不再運作,但仍保存許多的歷史建築,以及曾為杉池的廣大綠地,是嘉義市區難得的文化場域。目前每個月有定期舉辦「木頭人市集」,邀請更多藝文攤友們前來設攤,期許能在嘉義製材所打造出精緻且有質感的藝文市集空間。
製材所導覽解說員 邱老師 表示:我們現在透過我們製材所每個禮拜六、日,早上10點、下午2點有提供定時導覽,那我們這個定時導覽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遊客、還是我們附近的民眾,能夠了解一下我們早期整個製材的過程,那我們這個場域能夠開放事實上也不容易,因為這個曾經就是整個伐木結束之後,曾經有做其他用途,那現在我們把它整修重新開放,還原一下我們以前製材的過程。
那除了整個製材過程,我們還會談到一些林業的文化,包括我們這一條林業鐵路,那沿線的一些聚落,還有它如何造就了我們嘉義市的繁榮,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定時導覽,能夠讓民眾更加的了解,我們早期我們嘉義整個林業發展的過程、整個林業發展的歷史,以及我們嘉義人當時後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一些生活的縮影,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來跟我們的民眾溝通,讓他們也能夠感受一下以前的嘉義是怎麼樣的狀況。
我們可以瞭解到嘉義林業文化曾經跟世界木材業接軌的歷史,也讓我們可以見證到嘉義的近代化發展歷程。親自走入年代久遠的動力室、製材工廠和乾燥室等建築物內部參觀導覽,彷彿重新回到當年嘉義木材之都的繁華景像,深具建築、林木產業及文化價值。
民眾 曾小姐 表示:第一印象哦,就是這邊有一大片草原,然後可以讓孩子在這邊快樂的跑跳,然後有樹有草有石頭,讓孩子不受拘束的,用自己的想法去玩樂,所以這邊(嘉義製材所)是一個很棒的地方,有時間我都會跟朋友來這邊野餐,對!然後孩子在這邊不受拘束地玩,然後前面有鐵軌,孩子也很愛那個地方,可以讓他自由地在那邊玩平衡阿各方面。
歷史是人文化成中最深遠的一部份,從研究歷史記錄,到了解古時候的文化建築,是一個對生命的探索過程,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不只是歷史知識,而是做為人的在地信念。這對於我們自己做人、做事、做學問,乃至於如何與在地人相處,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