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有機農業 知識農夫

2007/08/20 14:50
4,78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抱著滿心的期待,
      與推廣PeoPo公民新聞的心情,
      興致盎然的前往美濃參與農村發展工作坊

      想不到聖帕颱風打亂主辦單位的規劃
      活動硬生生的被取消
      接到訊息時,人已經到了美濃,當時略有怨言
      但是心想,主辦單位肯定也是忍痛決定吧
      轉念再想,大老遠從台北南下,如此空手而回,成本實在昂貴
      因此當下決定留下來與農民學習,並與地方做些互動
      將PeoPo的觀念深植於地方。

      朋友口中的啟尚哥,是一位從事有機農業的農夫
      林生祥的"種樹"專輯裡,其中的單曲"有機"就是取材於他

      翌日上午隨著啟尚哥去教導與他學習有機耕作的郭姓農民,如何使用除草機除草,別看這簡單的除草機,還是從日本原裝進口,據啟尚哥告知,因為台灣沒有這種農業機具的市場

      忙完這裡就到啟尚哥的農田巡視"田水",
      啟尚哥也提到客家語裡"交工"的意涵,農忙時農民們的互助與合作
      最後略有感概的說,無論是人或是農地,都需要好鄰居

      其實想想台灣的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就可以發現
      整個結構化的問題是,年輕的勞動力整體外移,農作的經驗與知識無法傳承
      國家沒有整體的農業政策,農地買賣沒有限制,農地不再農用。
      鄉村原野經常看到的是與農村格格不入的"皇宮"
      四周築起高牆,儼然是君臨天下的虛幻鏡像
      加入WTO以後,為了配合大國,土地休耕情形普遍嚴重(短期休耕有助農地活化,但長期呢?)
      高經濟作物無法普遍提升,有機農作無法在各地推廣
      年輕人有些共通性想法,認為農民是第三等人(第一等人是商人,第二等人是受薪階級)
      而回到農村務農只是短期性的想法,規避一下大環境的不景氣,暫時的避風港
      公部門的漂鳥營只是過去藍色政府救國團的翻版,玩了以後就完了,後續不再有人關心。
      地方上為農業的努力,無法受到長期與有效的協助......

      寫了那麼多,對個人而言,只是一時的宣洩而已
      很多國家政策,政府如果沒有長遠以及有效規畫,不能凝聚全民共識
      台灣越來越會成為沒有記憶的地方。

      感謝曾啟尚這位知識農夫的教導與協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