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問題如何解?庇護工場的經營與難處
【記者邱海鳴、江俊緯綜合採訪報導】庇護工場的廚房內傳出陣陣餅乾香氣,每位唐氏症患者都專注地工作著。這一間間的庇護工場,是政府核可用以培訓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場所,也是他們進入職場前的中繼站。然而,他們卻面臨由於資金來源不足,又必須投入較高成本照顧員工,導致難以在市場上生存,這樣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唐氏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周美汝表示,庇護工場以訓練這些身心障礙員工為主要目標。除了烘焙課程外,他們也提供農務、印刷、洗衣等培訓課程,並協助這些身心障礙員工媒合市場上的工作機會,因此他們需要負擔較高的人力、時間及金錢成本。在收入不足打平開支,以致經營長期赤字的情況下,這些庇護工場的生存顯得更加困難,「我們的支出跟我們的收入,其實這個方面是沒辦法等於的,因為人事成本費用非常地高。」
為了改善目前的虧損困境,經營者除了依賴民間捐款與政府補助外,也積極開源,嘗試各種行銷手法。例如與網路平台合作,增加銷售通路,或與寺廟共同推出點燈捐款計畫,期望可以找到更多元的收入管道。真武山受玄宮秘書胡喬甯便提到,受到疫情衝擊,唐氏症基金會難以募款,所以選擇與受玄宮合作,只要民眾到受玄宮點燈,廟方便同步捐款給唐氏症基金會,藉此平衡開支。
而除了民間的投入外,桃園市政府也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唐氏症基金會三方合作,首度於私人醫院內設立庇護工廠,並融入DIY課程,讓這些身心障礙員工,教導看診兒童捏黏土及繪畫等實作課程。政府在提供補助之餘,也期待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幫助庇護工場多樣發展,期望能改善庇護工場過度依賴外界資金的情況。
庇護工場作為輔導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場所,需在機構營運與培育員工間取得平衡,否則將無法持續提升照護品質與規模。目前政府與機構本身,正致力於尋找更多發展可能,在滿足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的同時,也為庇護工廠找尋新的出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讓這些身心障礙者,靠著自己的雙手築起他們的城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