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震」天然活教材 921地震教育園區
【靜報記者 郭柏宏/台中報導】921地震至今已經十一年了,但歷史的痕跡卻仍一直保留著。位於台中縣霧峰鄉的921地震教育園區,利用光復國中原址的地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加以整修、補強,除了保留發生地震後最原始的一面可供民眾參觀之外,園區同時也設立了許多與地震有關的體驗設施,成為地震教育的活教材。
「這麼天然的地震景觀,如果不保留起來就真的是太可惜了」,擔任園區解說員多年的蘇晉立說道。由於光復國中是蓋在車籠埔斷層之上,很難再改建成其他建築,而且當時許多學者認為光復國中的地震景觀很適合保留供世人見證,就蓋了這座教育園區。蘇晉立也提到,如果這些地震景觀當時沒有被保存,隨著時間與土石的覆蓋,漸漸地又會變成一塊平地,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園區一共分為五大館,包括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地震工程教育館、重建紀錄館、影像館、防災教育館,每個館都一點一滴訴說著有關地震帶來的衝擊與變動。在車籠埔斷層館裡,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威力。蘇晉立指著外面河堤說:「你看,其實河堤本來是平的,河堤中間的樓梯是921地震後來才多蓋的,地震的威力把河堤整整上抬了2.5公尺,整個隆起的操場也是921地震的傑作。」
災後的光復國中教學大樓改建成工程教育館,也是園區的特色之一。蘇晉立提到,由於以前學校為了採光佳,牆壁往往會用一大塊的玻璃來取代,只剩下面一小塊的牆面來支撐,當地震一來,牆面支撐不住,幾乎全倒,留下來的只剩柱子,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把二樓以上拆掉,用一樓的柱子來展示現今許多柱子的改良方法」。
蘇晉立表示,保存這些災後遺跡最怕的就是雨水的沖刷,因為雨水會加速對這些建築物的侵蝕,而目前戶外的建築物都用帆布遮蓋,這些帆布就像大地的OK蹦保護著,以免被雨水侵蝕。除此之外,柱子也有許多的補強措施,像是壓克力柱等,不過蘇晉立提到,雖然做了許多的補強措施,也不能保證下次遇到很大的地震會不會倒,只能盡力保存。
影像館裡固定播放一部十分鐘左右的3D立體電影,訴說著當時地震的歷史經驗,做好地震的防範措施的必要。影像館裡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設施,那就是「地震體驗劇場」,透過影片的播放和房間的震動,模擬921地震時的情境,帶領遊客重回921地震時的難忘經驗。
與太太帶著小孩一同前來園區的鄭先生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地震體驗劇場,因為我也是中部人,當時(921大地震)搖蠻大的,剛剛再被搖一次的時候,雖然知道是假的,但是還是會害怕,地震的感覺真的很恐怖。」
天災難以避免,地震更是如此,蘇晉立提到,雖然台灣自從921後,對地震的相關措施越來越重視,但是民眾在面對地震時的應變能力還是有些不足,而且根據日本統計資料顯示,真正因為地震死亡的人數並不多,反而是後續的火災燒死更多人才更嚴重。除了地震前預防、發生當下反應,災後週邊狀況處置成為防震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